中科大型白癜风公益援助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72953.html

以实干践行初心,用担当履行使命。广大驻村干部坚守人民立场,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贴心人,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他们用实际行动将党的温暖送到了群众心坎上,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他们是新时代群众路线的践行者,是大家公认的“群众工作能手”。

“新疆访惠聚”今日推出“五个”新作为展示第33期,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群众工作能手都有哪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学习。

01

扎根基层做群众心里最亮的“灯”

记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乌什县供销社驻乌什县亚科瑞克乡尤喀克喀赞其村工作队长丁灯宣

黝黑的皮肤上满是太阳灼晒的痕迹,走起路来风风火火,驻村以来,谁家有需要,他帮在最前面;大家要发展,他干在最前面;哪家有难事,他冲在最前面……他就是国家能源局新疆监管办公室、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乌什县供销社驻乌什县亚科瑞克乡尤喀克喀赞其村工作队长丁灯宣。他用自己的脚步、汗水,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爱戴。

帮难解困走在前

“快要收麦子了,你们家劳动力够不够?”每年“三夏”丰收时节,丁灯宣便四处走访,一发现谁家劳动力不够,就带着村里的志愿服务队拿起镰刀,帮助群众抢收粮食。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麦收可耽误不得。村民艾孜孜·达吾提家中有20亩核桃地套种小麦,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父母年迈,妻子还要带孩子,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根本忙不过来。丁灯宣得知情况后,立即组织志愿服务队帮助他家收割小麦,顶着日头,加班加点,不到三天就让艾孜孜家的小麦尽数归仓。

“多亏了丁队长和志愿者帮我家抢收粮食,不然我家的小麦收得晚了,就影响到产量了。”看到小麦顺利拉回家里,艾孜孜感激地说。

资料图

艾孜孜家收入来源单一,家里重担全都压都在他一个人身上。为了帮助艾孜孜改善生活,丁灯宣为其妻子阿孜古丽安排了护路员工作,每个月工资0元,还协调周围邻居在其工作之时,帮助照看家中小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既然到了村上,就得把村民当家人,把村民的事儿当自家的事儿来干。”丁灯宣说。他自掏腰包,为64岁残疾的退伍军人库尔班·吉力提尔一家铺设了50平方米的地坪;多方协调,为贫困群众古丽妮莎·居满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让她有了稳定收入……

驻村以来,丁灯宣的足迹遍布全村各个角落,累计为40余户群众解决各类问题50余件,组织党团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

助力发展想在前

尤喀克喀赞其村产业发展单一,村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等靠要思想严重。

“只有解决好贫困户的思想问题,脱贫的内生动力才会不断喷涌而出。”丁灯宣组织工作队员、村干部、党员和致富能手建立“四位一体”宣讲小组,利用周一升国旗、农牧民夜校和入户走访,常态化开展扶贫扶志宣讲,着力拔除贫困群众思想上的穷根。

村民艾合买提·托合尼亚孜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因无一技之长,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生活穷困潦倒,依靠低保生活。村干部多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希望他外出就业,都没有效果。看着村干部每天愁眉不展,丁灯宣主动揽下了这个任务。

只要有空,丁灯宣就往艾合买提家里跑,给他讲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扶贫政策,讲外出就业的好处。还常常带着艾合买提到村里的脱贫典型家里去坐一坐、看一看,让他亲身感受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8月,艾合买提主动提出自己就业想法。丁灯宣立即和派出单位联系,让艾合买提成功应聘到乌什县供销社当保安,每月可以拿到多元的工资。“以前的日子得过且过,现在我有了固定收入,家里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艾合买提感激地说。

驻村以来,丁灯宣累计开展走访宣教百场以上,一个个由穷变富的故事成了他的宣教素材。如今的尤喀克喀赞其村,村民们思想转变了,精气神更足了,比着干、抢着干的意识越来越强,日子一天比一天更好了。

排解纠纷冲在前

在尤喀克喀赞其村,不少村民早已把丁灯宣当成“自家人”,不管大事小事都爱找他。有了矛盾也常常是先找他“评评理”,有时甚至就让丁灯宣说了算,“你来定吧,我们信得过你。”

阿不都尼亚孜·阿不都克然木性格火爆,喜欢较真,一次和妻子吵架后,分居长达两年之久,给家庭和孩子带来了极其不好的影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丁灯宣多次召集阿不都尼亚孜夫妻二人到工作队调解。

“你们不为自己想,也得为家里的孩子想一想……”丁灯宣通过举例子,说夫妻和睦对孩子的好处、讲什么是家和万事兴,几番引导下来,夫妻俩终于冰释前嫌,阿不都尼亚孜主动承认了错误,并向丁灯宣承诺,以后一定好好过日子。

资料图

在丁灯宣看来,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不过就是挣个面子、争口气。丁灯宣在日常入户走访中总是习惯性的带着一本日记本,每当村民之间有矛盾纠纷,他总是一一记录,仔细分析并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保证老百姓“都满意”“有面子”。

“群众的信任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动力。”丁灯宣常常这样说。驻村以来,丁灯宣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3件,有力的促进了村民邻里、家庭关系和谐和睦。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就跟你有多亲。”丁灯宣说,他愿做村民心中的一盏明灯,点亮群众的小康路,用真心真情的服务,去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02

干部脚上有土群众心中不堵

记自治区乌铁集团驻和田县罕艾日克镇拉依喀村工作队副队长沙拉木·阿力米提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更多的是服务群众的小事。年驻村以来,他继承和发扬铁道兵艰苦奋斗精神,秉持“群众工作无小事”理念,进千家门解百家难,用责任与担当,在平凡中铸就了不凡,赢得了干部群众一致好评。他就是自治区乌铁集团驻和田县罕艾日克镇拉依喀村工作队副队长沙拉木·阿力米提。

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

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让村民受益受惠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沙拉木发挥语言优势,主动承担起宣传员角色,把党的惠民政策送到村民心坎上。

村民阿布都力艾哈提·于苏甫“等靠要”思想严重,家里除了几亩地没有别的收入,日子捉襟见肘也不想办法挣钱,村里动员转移就业,他说要照顾家庭出不去,让发展庭院经济,他说没资金搞不了……任凭村干部磨破嘴皮子好说歹说,他就是啥也不干,成了全村脱贫攻坚的“钉子户”。

资料图

“哪里有送上门来的小康?”“你把日子过成这样,在乡亲们面前能抬起头来吗?”沙拉木找到阿布都力艾哈提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给他讲勤劳致富光荣的道理,讲扶贫贷款等惠民政策……几次三番,阿布都力艾哈提坐不住了。他申请小额扶贫贷款,在家里开始养黑鸡,不到两个月净赚元。“幸亏听了沙拉木的话,不然我还在靠着墙根晒太阳呢。”说起家里的变化,他有些不好意思。

在农牧民夜校的课堂上宣讲,在春播夏收的地头宣讲,在促膝谈心的炕头宣讲……驻村以来,沙拉木根据村民所思所盼所惑,有针对性开展各类政策宣讲余场次,把“大道理”讲成了“大白话”,达到了入耳、入脑、入心的效果,切实让村民得到了实惠。

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对我们来说都是小事,但对村民来说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尽心尽力帮助村民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是沙拉木经常说的一句话。

一次走访时,阿卜拉卡迪·皮亚吾登老人欲言又止的神情引起沙拉木注意。询问得知,老人的老伴患病急等钱用,而儿子艾合提瓦克·阿布都喀迪尔前几年在一建筑公司务工的7万元工程款还没有结清,去了几次也没有拿到。“大叔,您放心,这事我一定帮您解决……”沙拉木一个劲地宽慰老人。

资料图

从老人家出来,沙拉木中午饭都没顾上吃就赶到了30多公里外的建筑公司沟通。得知来意,公司负责人起初以资金遇到困难等理由推脱,后来发现沙拉木“软硬不吃”,干脆找借口躲了出去。“这是人家的血汗钱,何况家里人治病急等用钱。这事没有商量的余地……”沙拉木没有放弃,他坐在公司办公室一个接一个给负责人打电话,讲道理讲法律,负责人被沙拉木的坚决打动,东拼西凑一次性付清了欠款。

一些村民在外地就业,农忙时节经常不能赶回。沙拉木和工作队员、党员、村干部组成志愿者服务队,帮助村民春播夏收,销售农副产品,改造庭院……截至目前,沙拉木和工作队员、村干部解决村民急事难事多件,提升了村民幸福感、获得感。

脱贫不是终点

拉依喀村是深度贫困村,年整村脱贫。继续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巩固扶贫成果是沙拉木和工作队员、村干部今年的工作重点。

村民热合曼·吐孙巴克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党的惠民政策落实落地,他家顺利脱贫,但收入来源单一的问题仍然存在。热合曼家中庭院较大,沙拉木和工作队员、村干部帮他改造庭院,将清理出的地养鸡养羊、种菜种瓜,仅此一项可增加多元收入。种植业收益不高,沙拉木邀请农业专家教他核桃套种小麦科学管理技术,预计可比往年增收元。热合曼的妻子有餐饮服务经验,沙拉木多方联系,帮她稳定就业,今年全家可收入几万元。热合曼感动地说:“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沙拉木和工作队员、村干部真是想尽了办法。”

和热合曼一样有返贫风险的村民还有不少。沙拉木和工作队、村“两委”多方联系协调,先后新建了养殖场、木材加工厂、核桃加工厂,让50多名增收门路不多的村民就地就业。目前,拉依喀村家家有产业、户户有就业的扶贫局面已经形成,人均收入达元,正在向富裕的道路大步迈进。

“多到地头看看、多到炕头坐坐,了解村民所想所困,把改善民生、惠及村民的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办一件成一件,让村民实实在在得实惠。”对于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沙拉木这样说。

03

挥撒汗水育沃土换得群心暖意融

记伊犁州党委编办驻察布查尔县阔洪奇乡亚尔胡斯亚尕奇村工作队副队长苗晓卿

“路网通达、水渠欢唱,公园落地、小桥连心,花香芬芳、林木展绿,百姓和悦、民心相通。看着村里越变越美,村民们脸上绽放着笑容,心里那叫一个攒劲!”伊犁州党委编办驻察布查尔县阔洪奇乡亚尔胡斯亚尕奇村工作队副队长苗晓卿驻村以来,他把村里当成家,把村民当成家人,大事、小事、烦心事,事事都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行动温暖着村民,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致富金点子民心有盼头

“苗大哥,商店生意越来越好了,我又进了些其它副食品,大家都说好。”每当路过建档立卡贫困户孜娜提古丽·孜合肉拉木的小商店时,她都会笑盈盈地给苗晓卿“汇报”家里的近况。

孜娜提古丽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生活过得困难。苗晓卿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和她结对,帮她出点子、想法子,动员她在家门口开商店。但她考虑到孩子小、负担重,手头拮据,迟迟下不了决心。

资料图

为打消孜娜提古丽的思想顾虑,苗晓卿自掏腰包元钱,让她采购商店物资。在苗晓卿的帮助下,商店顺利开张了。后来,苗晓卿通过跑办对接,又为她争取到了创业补助金1万元,商店里的货物种类慢慢变得齐全,生意也逐步红火起来。

“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年轻人有稳定的工作。”苗晓卿加强与州人才交流市场、县人社局等部门的沟通,分析整理就业务工信息,挨家挨户宣传政策,给村民算清经济账。

“他现在和以前可大不同,精神头足得很,每个月不仅有了存款,家里还准备盖新房呢!”说起村民阿不都加帕尔·胡布尔江,街坊邻居都夸赞他。去年5月份,在苗晓卿的牵线搭桥下,阿不都加帕尔和另外7位村民到伊东工业园区车间应聘,因为表现好、能吃苦,试用期还没结束,就提前当上了生物制造企业流水线上的工人,每月工资多元。

在苗晓卿的帮助下,全村已有30多位村民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村民们不光钱袋子越来越鼓,对生活的信心也更足了。

生活大变样民心多欢唱

年刚驻村时,苗晓卿发现村民们农闲时间无所事事,除了站在街巷口围圈唠嗑,没有什么精神文化活动。苗晓卿和各联户长商量后,走访每条街巷,摸清各家各户的想法和需求,收集村民对改善文化生活的期盼和建议。

“村民的愿望就是我的工作目标!”苗晓卿经过多方跑办协调,争取项目资金,新建文化活动广场。架设太阳能路灯,安装LED显示屏,铺设线条灯和投光灯,文化广场渐渐靓丽起来了。

夏日傍晚,村民们三五相约,早早来到文化广场,坐在舒适的休闲座椅上看场电影;孩子们做完功课,在村委会前的篮球场上挥汗打球,很是带劲。文化广场常年举办大型户外集体文化活动,邻居既是演员,也是观众,高兴了就唱起来、幸福了就跳起来;能干的主妇们端着美食齐聚在广场上,开启了“品美食·话团结”丰收节大联欢,米肠子、面肺子、刨冰酸奶,贫困户在广场夜市上摆起摊位,有了就业赚钱的机会,“庆元旦·迎新春”“展现妇女风采·助力脱贫攻坚”等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月月有主题,时刻以先进文化传递着正能量。

如今,原来村民扎堆闲聊的无趣变成有模有样的演出,原来邻里间的是非纠纷变成情同手足的兄弟姐妹,原来不理解的国家政策变成惠民利民的身边事。心与心近了,情与情浓了。

倾力解难题民心扬赞歌

在走访入户时,有村民陆续反映,亩农田没有机耕道,农机作业不方便,1亩土地的引水渠没有防渗措施,用水高峰期发生截水抢水冲突,60多户村民庭院里的菜地浇不上水等情况,希望工作队帮助解决。

看着眼前的这些难题,苗晓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每天思考着如何破题。年7月,得知年有扶贫项目,他立刻与州县扶贫办、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部门对接,起草项目建议书,邀请设计部门实地察看,反复听取村民意见。今年3月12日,总造价万元项目正式落地,4条排碱渠、5条砂石路、6条防渗渠建设同时开工。

资料图

为把前期延误的工期赶回来,苗晓卿从施工开始,每天都入户动员村民清理老渠道上堆放的各类杂物,配合施工方清理树根,并和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和渠形现状,实地确定每个闸门、取水口以及过路桥涵的位置。

施工过程中,不少村民也提出实际诉求,苗晓卿能满足的都想办法解决,能兼顾协调的都想办法统筹安排。他的身影在农户和地头间来回穿行,诉求台账上一桩桩记录一件件销号,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他的心头也溢满了幸福喜悦。

“村民有了奔头,我就有使不完的劲!”施工63天,苗晓卿穿坏2双鞋,瘦了4公斤,皮肤黝黑,脸庞透红,汗水浸染着脚下的泥土。5月16日,5.6公里砂石路、6.1公里防渗渠、2.3公里排碱渠项目全部完工;绿植公园里,种上了10余种树木和花卉;2个40亩鱼塘已见雏形。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苗晓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赢得了各族群众实实在在的信任和喜爱。

04

村里盛开的“月亮花”

记伽师县统计局驻夏普吐勒镇恰依拉村工作队员谭雪梨

“村里有朵‘月亮花’,时时刻刻笑哈哈,村民有事就找她,她是党的好‘娃娃’。”这里提到的“月亮花”,是伽师县统计局驻夏普吐勒镇恰依拉村工作队员谭雪梨。在村里工作的日日夜夜,她办公室的灯一直是村里亮到最晚的那盏,好像漫漫长夜里的月亮,所以村民亲切地叫她“月亮花”。驻村以来,她总是把村民最急最难的事时刻挂在心头、办在前头,像花儿一样,盛开在恰依拉村村民的心坎里。

“春风化雨”温暖民心

“别看谭雪梨是个年轻小姑娘,做起群众工作来从不含糊。特别是在群众有困难时,她都会及时掌握情况,第一时间帮助解决。”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程正义提起谭雪梨,总是赞不绝口。

热木吐拉·阿力木是个腼腆自卑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家里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他,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小热木变得内向而自卑,成绩也是一落千丈。

了解情况后,谭雪梨经常买一些小零食去看望热木吐拉,给他讲漫画里的故事,教育他如何成为一名乐观的孩子,还主动参加热木吐拉学校组织的“家庭实践活动”,无微不至的关怀让热木吐拉慢慢打开了心扉。渐渐地热木吐拉开朗了起来,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我有一位好姐姐,你们有吗?”热木吐拉总是自豪地说。

资料图

村民阿斯姆姑丽·依米提身患重病,干不了重活,家里缺乏劳动力,加之三个孩子在上学,家庭生活困难。她为了给孩子们积攒生活费,一直不去治病。谭雪梨得知这个消息后,帮她申请临时救助金,并将其纳入边缘户。考虑到阿斯姆姑丽的身体状况,谭雪梨又积极协调帮她找到了护路员的工作,月收入元,大大减轻了她的家庭负担。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竭尽全力帮助村民解决困难,让村民日子越过越顺心。”吐热木老人一人独居,无子女照顾,庭院环境又脏又差。谭雪梨便和工作队的同志们一起帮忙打扫卫生,还经常带着水果、糕点看望老人……

谭雪梨用她体贴入微的关怀方式,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好评,村民们有什么困惑难处,都愿意找她聊一聊,她的耐心倾听和真心帮助,像一缕春风吹进每个村民心里。

“悉心调处”巧解矛盾

“村民的事就是我的事,化解矛盾纠纷是一个驻村干部的必修课。”驻村工作中,谭雪梨调解矛盾纠纷总有自己的一套办法,那就是“婆婆的嘴”“妈妈的心”和“勤快的腿”。

“再尼古丽·卡迪尔和她儿媳妇又吵架了,你快来看看吧。”接到村民打来的电话,谭雪梨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急忙赶到现场。

经过了解,谭雪梨发现婆婆再尼古丽比较强势,凡事总让儿媳按照她的想法办,偏偏儿媳也很有主见,遇事有自己的想法,因此两人常常发生争吵。

资料图

“都说儿媳就是半个闺女,米开热木是你的儿媳,你把她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就不会再因为一些小事而对她不满意了……”谭雪梨一边细心的劝导,一边让婆媳俩分别写出为对方做过的3件事和成为一家人后最高兴的3件事。两人看着对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彼此心生感动,婆婆再尼古丽一把抱住儿媳妇,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村民艾赛米丁·斯迪克在种植伽师瓜时购买了保险,却在遭受自然灾害后迟迟没有领到赔偿款。了解事情原委后,谭雪梨多次与镇司法所对接,亲自采集、提供印证材料。没过几天,艾赛米丁便收到了赔偿款。“谭雪梨真有办法,一下就解决了我的大难题。”艾赛米丁高兴地说。

两年来,家长里短、占地纠纷等邻里之间近件矛盾在谭雪梨的调解下都得到了圆满解决。邻里感情越来越好,村民关系越来越和睦。“有矛盾,找雪梨”已经成了村民的口头禅。

“致富向导”赢得称赞

不管在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巷口,处处可见谭雪梨冲锋在前,默默奉献的身影。

恰依拉村有多亩连片新梅地,本该是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却因村民缺少技术指导,加之病虫害比较严重,导致新梅果品质差,忙活大半年都卖不上好价钱。

为改变这种困境,谭雪梨邀请县林果技术人员,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村民授粉、拉枝、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并组织村民到临近乡镇参观新梅基地,学习种植经验。在谭雪梨的帮助下,村民种植新梅的信心更足了,产量也比往年翻了好几番。

每逢新梅丰收时节,谭雪梨都当起恰依拉村新梅的销售代言人,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ls/4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