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打的篮球
刻录在记忆里的那个夏天,是我们一起在阳光下挥汗如雨。 前言 曾经的校友们,你们还在打篮球吗?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人当中有很多都是因为飞人乔丹或者《灌篮高手》才来到篮球场的。 你是否还记得,《灌篮高手》里赤木晴子的那句经典台词:“你喜欢篮球吗?”因为晴子的一句话,樱木加入了湘北篮球队,而又因为这句话让不少人开始学打篮球。 最初的我们是因为觉得打篮球很帅,幻想可以成为乔丹和流川枫一样,在球场上纵横驰骋、展现惊人球技,甚至可以来个大灌篮,成为最帅的那一个男生。 后来的我们,渐渐爱上了篮球这项运动,一天不打球就浑身痒痒的。现在的我们,忙于生计、忙于应酬,几乎没有时间打球。我们曾经的篮球时光,仿佛在中学毕业的那一刻被封存了。 可是,你真的没有时间吗?还是你早已忘记对篮球那一腔热血,忘记和你一起并肩作战的同学们? 篮球时代 上世纪90年代也许是篮球世界最辉煌的时代了。一方面,NBA超级巨星迈克尔·乔丹带领公牛队力压群雄,建立了伟大的公牛皇朝;另一方面,发行量超亿册的超人气漫画《灌篮高手》被制作成动画火爆上映。这两波热潮叠加,引领了全球数之不尽的青少年一起加入到这项运动里,尽情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 熟悉NBA在中国发展历程的球迷都知道,虽然现在国内球迷看比赛都很容易也很方便,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看NBA的比赛却是相当的不容易,加上当时我们国内对于篮球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高,因此80年代中国篮球的普及度和推广度都非常糟糕。 在那个时候,中国球迷根本不知道NBA是什么?但自从年中央电视台首次播放了年的NBA总决赛比赛录像后,随即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篮球热潮。年,中央电视台开始转播NBA球赛,尽管比赛时间有些滞后,但在电视机前,中国球迷认识了“魔术师”约翰逊、拉里·伯德,见证了迈克尔·乔丹、皮蓬在上世纪90年代联手建立了公牛王朝。从年起,中国球迷们终于能同步观看NBA直播了。 20世纪90年代是NBA逐渐走向全球的一个时代,也被认为是名人堂球员最多的时代。经过80年代“黑白双雄”在联盟掀起的强强对决浪潮,NBA摆脱了70年代球员打架、吸毒的负面形象,乔丹所带领的公牛队在90年代的强势崛起更是将NBA推上了高峰。年,NBA组建“梦一队”代表美国参加奥运,由飞人乔丹领衔的美国“梦一队”大杀四方,以场均胜出44分的比分碾压8支球队,轻而易举地赢得了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篮金牌。让人啧啧称奇的是,赛后竟出现了破天荒的一幕,输球的各支球队球员都争相与“梦一队”成员合照。由此可见,美国篮球以及“梦一队”之强大,其现象级影响力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球迷津津乐道。 乔丹统治了90年代,他击败了NBA历史上一些最出色的球员。在那个10年他6次夺得总冠军包括6个总决赛MVP,毫无争议地当选NBA第一人,被称为“篮球之神”,受到世界各地数以亿计的球迷热捧。无数人因为乔丹而喜欢NBA,无数人因为乔丹而热爱篮球……就像我们小时候喜欢在房间里贴满乔丹和公牛队的海报一样,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像乔丹一样驰骋疆场、光芒四射。同时,也正是90年代由“篮球之神”主导的中原逐鹿、龙争虎斗,比赛激烈程度空前绝后,因此,NBA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也是水平最高的篮球联赛。 当时我们了解NBA那些事儿,除了看电视之外,还有就是有些同学带了一些篮球杂志和球星卡片到课室里分享。从中我们掌握了不少篮球资讯、球员信息以及篮球趣闻等篮球文化。那时我们对NBA球星的选秀顺位、身高体重、性格爱好、技术特点、效力球队、球队战绩等等如数家珍。假如你还不认识乔丹、马龙、奥拉朱旺、奥尼尔、哈达威、希尔、科比、艾弗逊、邓肯这些知名球星,还可能会被男同学嘲笑孤陋寡闻,甚至没有共同话题。 赛场上,我们模仿NBA球星的一举一动。如乔丹的吐舌头、后仰跳投,奥拉朱旺的盖火锅,艾弗逊的跨下运球,科比的大幅度快速变向,邓肯的45度角打板投篮,穆汤姆博的摇手指……赛场下,我们收藏NBA的各类周边产品。如海报、卡片、球衣、球鞋等等。特别是篮球鞋,在那个年代,男生们不要说穿“对勾”、“鸡爪”这些专业篮球鞋,就算是穿普通篮球鞋上学,哪怕是二三流的品牌,都会被我们围观,甚至被我们要求脱下来欣赏甚至试穿。 值得一提的是,在飞人乔丹第一次复出的那一年,在东莞高埗开了个大型鞋厂,专门代工生产“对勾”、“鸡爪”这些大品牌球鞋,而厂的周围就开了很多鞋店,专卖那些被“割了好几刀”的球鞋,据说货源就来自那家大厂的淘汰产品。那时候同学之间开始流行买这些有瑕疵的球鞋,完整的难得一见,假如有,那可能是……(此处笑而不语)。对于我们来说,这些球鞋瑕不掩瑜,毕竟能与心爱的球星穿同款球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再说,其售价只是正品的几分之一,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如果没有NBA,我们上学时就少了很多共同话题,如果没有NBA,我们就会少了很多打球乐趣,如果没有NBA,我们中的大多数甚至不会选择打篮球。 与此同时,动画版《灌篮高手》横空出世,万人空巷的观影热潮彻底引爆了夏天。作品追求真实的创作理念、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绝不拖沓的魄力和广泛深远的影响力使其成为当之无愧的体育漫画王者,登上整个少年漫画的金字塔尖。它的出现不仅在日本及整个亚洲掀起了一股篮球风暴,成为无数青少年篮球运动的启蒙(其中不乏今天的职业篮球运动员),而且其奋发向上、拼搏努力的思想内涵也激励了整整一代人,是无数人心中的不朽名作。 时至今日,樱木花道、流川枫、赤木晴子等人物形象依旧鲜活,那首《好想大声说爱你》和《直到世界尽头》一响起,还是能唤起我们对青春的回忆:“我是天才”是我们打球时最流行的口头禅;成为“篮板王”是一些男生们追求的目标;为了成为三井寿一样的神射手我们努力练习三分球;不少人非常感性且不加分析地认为流川枫就是第一高手;晴子和彩子成为了无数小伙伴的梦中情人;盗版的翻得卷了边的《篮球飞人》漫画书怕被父母发现,藏在了大录音机后边的电池盒里…… 在那个洋溢着青春与热血的校园里,我们都是为湘北队呐喊加油的一员。他们如梦似幻的校园生活,就是我们那个时代对青春的期盼与梦想。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讨论《灌篮高手》的时光永远留在记忆中,成为热血青春里不可磨灭的一片亮色。 当年我们班上的男生女生们在看动画的立场上就很泾渭分明。男生总觉得《美少女战士》有啥看头?除了变身换衣服外,最后还是用固定的必杀技取胜。女生则认为《圣斗士星矢》打来打去有啥意思?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招,最后一定是男主们赢。但是在《灌篮高手》里,大家都可以找到共同语言。我们时常会兴奋地聚在一起讨论:“灌篮”里究竟是谁最帅,谁最厉害?樱木最后会不会和晴子在一起?流川枫后来去了NBA打球吗?在强者如云的全国大赛湘北能夺冠吗?新买的球衣到底印10号、11号还是14号(总之就不会印4号,因为怕被人叫作大猩猩)…… 对于没有接触过篮球的小伙伴来说,《灌篮高手》就是我们最通俗易懂的篮球运动启蒙。比如走步违例、二次运球、三步上篮和打手犯规之类的篮球术语,最先都是从动画片里知道的。还有一些重要篮球理念,如“打篮球是五个人的运动”、“得篮板者得天下”等等,都来源于这部动画片。相较于同为体育漫画巨著的《足球小将》,里面的那些科幻式动作,譬如是猛虎式射门,我们怕是练一辈子也练不出来,反倒是《灌篮高手》里的技术还可以练练,比如“庶民”上篮法、“眼神”假动作和“卡位”抢篮板等等。 当我们在篮球场上驰骋时,旁边看球的女生往往不叫名字的,看到长得帅气的就喊“流川枫”,看到动作搞笑的就喊“樱木花道”,看到身材高大的就喊“大猩猩”(赤木刚宪),看到长相成熟的就喊“阿牧”(牧绅一),看到投三分准的就喊“三井寿”,看到戴眼镜打篮球的就喊“四眼哥哥”(木暮公延)……不管你像不像,总之就往她们认可的角色上贴标签。如果你女生缘差又非要打篮球,那么,等待你的就只有被称作“福田”之流了…… 毫不夸张地说,《灌篮高手》就是亿万人的篮球启蒙,引领一代又一代观众爱上篮球这项运动。对于当年的我们来说,无论男生女生都深受它的影响。 综上,由飞人乔丹引领的NBA黄金时代与《灌篮高手》的火爆上映,让我们疯狂地爱上了篮球,而我们的青春,则永远地封存在那个美好的90年代里。 打篮球的那些事儿 我还记得,是初中体育老师最早教我们打篮球的。不过,他教授的内容很基础,有且只有三个技术:运球、投篮以及两步半上篮。首先,我在这里要衷心地感谢陈老师,就因为他教会我投篮的正确姿势,再加上我持之以恒的刻苦练习,我把中投练得非常准。以至于,在整个中学阶段,我以极高的罚球命中率,赢得了同班同学不知多少罐“蝌蚪啃蜡”。 至于比赛规则和篮球技巧,那都是我们在看NBA的过程中或在《灌篮高手》里的“T博士”篮球基础课程里学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学以致用,当然是要知行合一——和同学们一起多打打篮球啦! 在校期间,平时除了体育课之外,每天下课之时或者放学之后,都是打篮球的时间。一到打球时间,我们就蜂拥而至,跨过学校那座人行天桥,快速聚集在球场周围,或打球或观战。球场上,校友们剑拔弩张、热血沸腾。只见他们左穿右插、声东击西、快速跑位、互相配合,花里胡哨的动作和精彩纷呈的比赛让围观者不时爆发出一阵阵喝彩声。 刚开始时,我们这些初学者们大多是站在学校的篮球场旁边看高年级的师哥们打球的。不过看球的位置特别不好,那是一排大树底下,不知树上是不是住了很多小鸟,经常有鸟粪掉下来,偶尔还会掉到我们头上——这可是个吐槽重点。不过到了今天,我反而有些怀念“中头奖”的情景了。 在那个没有什么电子产品、什么网络游戏的时代,打篮球几乎就是我们最大的娱乐。因为热爱打球的人太多了,学校里的篮球场显然供不应求,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特殊的情况。记得有一次,难得我们先占了场地打球,但是有一个高年级师哥硬要赶我们走,理由是他要在那里踢足球,面对这么“奇疤”的要求,看在这个身高“九尺”的“大猩猩”份上,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留得青春在,哪怕没球打”,我们“果断”地把球场“让”了给他。 所以,在学校球场稀缺的年代,整个中学阶段我们几乎没有打过全场。不过也无妨,打半场篮球一样精彩、一样好玩。那时打球的规则就是几个同学组队,以三四人为一组,轮番上场挑战,输了的就做几组“掌上压”。开始打球的时候,由于我们技术粗糙,投篮也不准,身高体重毫无优势,因此肯定要被高年级的师哥碾压了。所以做“掌上压”的次数要比进的球多得多。后来,我们不断模仿NBA那些球星的动作,私底下又和同学们“斗牛”,通过勤学苦练和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篮球技术,加上身高体重不断上涨,于是赢球的概率也渐渐地高了起来。当然,越是旗鼓相当,比赛就越激烈了,而我们对篮球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我们都热爱打篮球,以至于一天不打如隔三秋。除了正儿八经地打篮球,我们也喜欢不正经地打篮球。譬如是比谁的传球创意好,于是各种“奇葩”的动作就诞生了,那时看到彼此“天马行空”的传球动作,我们都会忍俊不禁,甚至捧腹大笑。此外,我们还比各种篮球天赋。譬如看看谁能在更远的距离投篮,可以想像的是,以当时的体型和力量,在半场投出“三不沾”是家常便饭,不过谁会在乎呢?还有看看谁摸篮板摸得更高。那时,别说能扣篮,就算能“抓框”都能引起我们的欢呼。那些弹跳力较好的同学,如果能用网球、排球之类扣进一个稍稍向下倾斜的篮框,那他绝对能赢得满堂彩。 打篮球大概是最容易耍帅的运动了吧?试想像一下这个情景:在比赛最后一个回合,我方落后一分,全场紧张气氛到达顶点——人人屏住呼吸,个个睁大眼睛。轮到我方一号球员持球进攻,只见他弯着腰,两只胳膊左右摆动着,同时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寻找“突破”的机会。忽然,他用一个大幅度晃肩假动作加漂亮的“蝴蝶穿花”,轻松突破对方两名防守球员,然后三个箭步来到“颜色地带”,纵身一跃,来一个腾空跳投,篮球在万众瞩目之下,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漂亮的弧线,最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篮筐内——绝杀——全场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和喝彩声。这画面,你确定不是美如画?你确定不想当男一号? 所以打篮球除了是一种锻炼和娱乐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耍帅。彼时正流行“富城头”,所以班上的男生十有八九都是“中分”的发型。在篮球场上打球,留着“富城头”——额头上长长的头发垂下来,经常挡住眼睛,这时你会不自觉甩一下头——这,就是耍帅的关键!尤其是投篮投中了,那种感觉更“梦幻”,此时男生还会用手捋一下头发,再用余光偷瞄一下路过的女生,看看有没有被注意到。若是当班花“沈佳宜”路过时,男生们就更不用说了,仿佛打了鸡血一般,立马切换到“超级塞亚人”模式,使出浑身解数——什么跨下运球、快速变向、转身过人、强行跳投等等,不管球进不进,总之就不传球,哪怕是队友就在篮底下,空无一人防守——凡此种种,不言而喻,其实都是为了吸引她的注意。 写在最后 篮球的岁月是美好的。抢断、过人、跳投、球进——想象中的画面都是那么流畅、那么华丽,让人心醉。所以,即使是凛冽的寒风也无法阻挡我们的热情,更无法阻挡我们对篮球的热爱。 篮球的岁月是坚强的。打球时难免有磕磕碰碰,崴了脚、扭了腰,只要站起来对自己说:“没事!”一切皆可烟消云散。因为篮球的美好可以替代一切,这些小伤小痛,又怎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呢? 篮球的岁月是永恒的。星辰日月、春去秋来,什么都会改变,唯有你的信念,永恒不变。岁月无情,遗忘了年华;光阴似水,流走了梦想;但永远陪伴在你身边不离不弃的,那就是篮球。 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直到今天,球场上那些欢呼雀跃的情景我仍历历在目。就这样,在大地和蓝天的怀抱中,在书山和题海的磨砺中,我们匆匆度过了中学生涯,但我却一辈子难以忘怀课余之外那些点点滴滴,那些玫瑰色回忆,那些在阳光下的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的日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js/11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通知第二届毕加索国际青少年绘画大赛正
- 下一篇文章: 那年,她是中国最孤独的奥运冠军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