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众所周知,雍正的审美偏向极简,他走的是淡雅隽永风。本次秋拍出现大量雍正精品“单色釉”瓷器。雍正时期的青花瓷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无论造型和装饰,都可以用一个“秀”字来概括,与康熙青花挺拔、遒劲的风格迥然不同,而是代之以柔媚、俊秀的风格。我们精心提取了年香港、北京等地秋拍重要成交“雍正瓷器”三十二件,供广大藏友欣赏。

清雍正柠檬黄釉莲形盘

尺寸直径29.4cm

成交价RMB 21,,

北京华辰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说明:此雍正柠檬黄莲型盘从制胎、造型到烧釉,无不精绝。形制硕大,盘壁却薄如花瓣。莲花刻制逼真,莲瓣规整而不死板,莲心莲子玲珑小巧。釉色温润淡雅,姣好无瑕,叫人不忍触手。清代宫廷信奉藏传密教,而密教中极重色相,特定的颜色也常代表特定的佛或菩萨。故礼佛之五种单色釉盘、碗等,亦依次摆放。类似器型迄今只见两例,且以此件最靓。有专家称:“存世之雍正柠檬黄,以此件为最。”实不为过也!此器当为昔日宫中佛堂中日常礼佛盛放果品之器。

柠檬黄釉瓷在拍卖市场中也有着不俗的表现,据数字统计,目前市场中拍卖成交价在前十名的黄釉瓷中雍正黄釉瓷占了7件,而且都是柠檬黄釉瓷。

参阅??1.《世界陶瓷全集15》小学馆·清,页66,图74,75

2.《CHINESECERAMICSINTHEBAURCOLLECTION》VOLUME

3.页,图鸿禧美术馆《中国历代陶瓷选集》,页,图

4.佳士得香港秋lot.

5.《故宫博物院》第八卷,清的陶瓷,日本放送出版协会主编,日本放送出版协会出版,年,第33页,25黄釉莲花形盘。

来源??日本出光美术馆旧藏

清雍正贡御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紫彩灵芝西番莲纹大抱月瓶

尺寸高48.1cm

成交价RMB 14,,

中贸圣佳

说明:本品造型来源于西亚的陶制马挂瓶,是乾隆官窑代表器物之一。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江西烧造磁器处》所记:“(乾隆七年)四月初八日,内大臣海望奉旨:着照此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画样,交江西唐英造几件送来。”可见此类“青云白地釉里红马挂瓶”是督窑官唐英奉旨精心烧造的贡御之作,至为珍贵。

本品造型典雅敦庄,直口两侧附双螭龙耳。通体以青花釉里红为饰。口沿回纹之下饰折枝灵芝。器腹中心凸起,内绘朵花一枝,其外满绘缠枝莲纹,整体构图疏放有致。釉里红上配以胭脂紫料(复烧),妍丽醒目,与青花苍靛深沉之色,相互辉映。此器烧造工艺繁复,呈色俱佳,殊为不易。在清宫日常生活中,此瓶可作为上品花器,一如清宫旧藏《嘉庆行乐图》所绘釉里红扁壶,置于庭院案桌之上,插以春花二枝,逸致毕现。

此类青花釉里红器于清宫旧藏中屡见不鲜,一例缠枝莲纹螭耳尊,其上施彩、装饰与本品相类;一例三果纹灵芝扁瓶,除纹饰外,其造型施彩与本品极为相近;另见两例云龙双凤耳扁壶、九龙纹梅瓶,其施彩风格与本品亦有相类之处,详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图、、、。西藏博物馆藏一例青花釉里红赏瓶,其腹部缠枝莲装饰与本品相类,亦可作参考,收录于《西藏博物馆藏明清瓷器精品》,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页。

清宫旧藏一件斗彩花卉纹如意扁瓶,与本品同为无款,详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五彩斗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图。

本品虽未署官款,但并非孤例。例如,雍正十年八月十五日《记事录》“司库常保、首领萨木哈持来黄地暗龙茶园一件,说宫殿监副李英传旨:着照此茶圆的款式,交年希尧将甜白釉的烧造些来,底下不必落款。”再如,《乾隆记事档》载:乾隆十一年“二月奉旨烧造红花甘露瓶,俱不要款。”可见烧制无款御瓷的情况并不鲜见。

来源:欧洲藏家旧藏

Provenance:TheCollectionofanEuropeanCollector.

清雍正青花如意耳荔枝纹抱月瓶

尺寸高26.5cm

成交价RMB 12,,

保利香港

说明:本瓶器型端庄隽秀,壶细口,直颈,扁圆形腹,椭圆形圈足,平砂底无釉,釉汁匀净淡雅,细腻莹润。肩部饰对称的如意形双耳,许之衡称为「口际飘双带」。口沿青花花纹装饰,颈饰蕉叶纹,肩与底部皆绘海水纹,主题纹饰的折枝荔枝亦是以永窑为范,谐音「利吉」。

本品为雍正御窑摹古永乐青花之卓越代表,其所摹之祖本可参见大英博物馆典藏永乐青花荔枝图扁壶,著录于《MingCeramics》,J.HarrisonHall,页,编号3:20。整器布局疏朗清新,笔触细腻,勾绘舒展流畅,静雅可赏。

此器来源有序,清晰可考,为多位名家所藏及上拍于国际拍卖场。早年先后为美国JacobsDemarest旧居及MarleneCasey宝蓄。至90年代初于纽约苏富比拍卖场上释出,2年6月3日,编号。此后入藏于香港重要藏家张宗宪之云海阁,后两次上拍佳士得,佳士得香港,2年10月31日,《绝妙色彩.张宗宪珍藏》,编号;佳士得纽约,年9月20日,编号。终入藏于北美十面灵壁山居旧藏。

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纹撇口大尊

尺寸70cm

成交价RMB 9,,

香港蘇富比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说明:此器硕大宏伟,当为雍正御窑所制之表表者,其制式似无二例。参考一纹饰有别之雍正大尊,年11月29日售于香港苏富比,编号(图一)。亦可参考一莲托八吉祥纹尊,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2年,图版88。台北故宫博物院亦藏一折枝花果纹例,图见《故宫藏瓷.清青花瓷》,台北,年,卷1,页68,图版2-2d。

再可参考两穿花龙纹例,一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前述出处,图版89(图二)。另一为艺德堂藏,曾展于《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纪念展》,香港艺术馆,香港,0-1年,编号。

清雍正粉青釉六方瓶

尺寸高28cm

成交价RMB 9,,

北京保利

「大清雍正年制」款

说明:此器属雍正朝景德镇上乘官作之典范,时匠精湛瓷艺之代表。雍朝单色瓷品多仿古器,本瓶如是,意取上古青铜壶形,此类形制为官窑艺匠首创。足下穿孔,式若宋品官瓷。古时青铜,铸之有孔,后人取作瓷饰,心怀尚古,续忆时之辉煌。细观本品,线条秀美流畅,起弦纹,庄重雅观,釉色宁静润洁,光亮柔美。

此类雍正御窑存世极罕,同类可见寥寥,存世若例可参;一瓶似本品但无双耳例,为胡惠春家族旧藏,售于纽约苏富比年6月4日,编号38,后入张宗宪收藏,继售于香港佳士得9年11月2日,编号。南京博物馆藏例,录《宫廷珍藏:中国清代官窑瓷器》,南京博物院、上海文化出版社,年,页。

另见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例,录于《中国瓷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导览》,ThamesHudson,年,页,图。

清雍正青花折枝花卉纹罐

尺寸25.2cm

成交价RMB 8,,

香港蘇富比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说明:器形相同之雍正青花罐亦有诸例,惟花纹不尽相同。可参考一缠枝花卉纹罐,为赵从衍旧藏,年5月19日售于香港苏富比,编号,再度售于香港佳士得1年10月1日,编号,并曾展于《华光艹堂珍藏清代瓷器》,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香港,年,编号62,及《赵从衍家族基金会藏明清瓷器》,艺术博物馆,香港,年,编号84。另有一例,绘饰寿桃及石榴,年11月24日售于香港苏富比,编号67,再度售于香港佳士得5年10月30日,编号。

亦可参考一雍正青花折枝瑞果纹盖罐,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下)》,上海,2年,图版。

清雍正仿汝天青釉弦纹蒜头瓶

尺寸高28.2cm

成交价RMB 8,,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说明:拍品为雍正御窑颜色釉名贵品类,属宫廷重要陈设器皿,存世极为少见。拍品造型与香港暂德楼藏清雍正炉钧釉蒜头瓶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青金蓝釉蒜头瓶相同,可供参考。

清雍正仿哥釉三连口凸字扁瓶

尺寸高52.5cm

成交价RMB 8,,

北京华辰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说明:此器造型新颖独特,纹饰带浓厚的道教风格,甚具时代特色。雍正皇帝崇尚道教,认为“道教炼气凝神,与儒家存心养气之旨不悖”。此器上有三孔,像三座高山巍巍耸立,器腹饰五岳,寓“三山五岳”之意。传说“三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又称“三神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雍正帝在他父亲康熙皇帝所赐的圆明园中建修了象征道家仙山琼阁的“蓬岛琼台”、“方壶胜景”还有取仙之意的“别有洞天”、“凤麟洲”(绮春园),供奉众多神仙的寺庙建筑,更有被用来开炉炼丹的“秀清村”。早在《汉武帝内传》中已出现“五岳真形图”的记载,说是太上老君最早测绘的山岳地图,从汉代起,该图就成为中国人趋吉避凶的图形。

《抱朴子》曰:凡修道之士,归隐山谷,须得五岳真形图佩之。其山中鬼魅精灵虫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古代道教人物以此“五岳真形符”奉为圭帛,认为其中暗藏超自然的力量,因此将此当秘籍般地修道,希望从中参悟仙家的道术,这可能也是雍正皇帝所向往的神仙世界。

清雍正仿官釉仿古汉壶尊

尺寸高54.4cm

成交价RMB 8,,

北京保利

说明:本尊属于乾隆仿古极轨之作,摹宋直口瓶加饰如意双耳而成。其釉汁滋润古朴,端庄典雅,静穆而高贵。器形属穿带瓶样式,由于仿自汉代铜投壶,故而亦称“汉壶尊”。此造型为雍干年间颇受皇帝青睐的官窑花瓶样式。此尊通体施均匀的哥釉,圈足露胎饰黑褐色,仿铁足之效果。下署“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

清雍正粉彩“玉堂富贵”花卉纹碗

尺寸直径14.6cm

成交价RMB 7,,

中国嘉德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青花楷书款

说明:本只碗上为红色花朵替代。此外,“玉堂富贵”图也可见于琢器上,如一只雍正粉彩玉壶春瓶,售于伦敦苏富比,年3月2日,Lot。另有一只雍正粉彩天球瓶,售于香港佳士得,4年5月28日,Lot(图2)。

雍正一朝粉彩碗上的花卉纹饰各异,然结构大略相同。一般都为一枝主干上生出不同品种的花卉,覆盖碗周的四分之三,间有蝴蝶或蜜蜂盘桓于其间。与本次的“玉堂富贵”图碗纹饰相近的有一绘牡丹及蜜蜂例,售于香港佳士得,年11月28日,Lot。另有一对,绘有桃花与灵芝,著录于约翰?艾尔斯(JohnAyers),《鲍尔(Baur)藏中国陶瓷》卷二,日内瓦,图版(图3)及。还有一对尺寸较小的雍正牡丹纹粉彩杯,杯上两只牡丹相掩映的构图与本次拍卖之碗上构图相同,售于纽约佳士得,3年6月3日,Lot。

清雍正洋彩仿花梨木纹釉黄彩篾纹瓷桶

尺寸直径39cm

成交价RMB 7,,

北京保利

此件珍罕的雍正御制仿木纹瓷桶,是展示清朝利用釉上彩的想象力以模仿其它材质与夸耀创造能力的最佳典范。桶身胎体稳沉,釉质滋润。内外遍施木纹釉,腹部、胫部塑两条黄釉仿竹篾形桶箍。纹饰造型宛如木制桶,工艺精良,惟妙惟肖。寓意”江山一统”。

在雍正与乾隆朝间,御窑厂调配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多样釉色及釉上彩设计效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组搬指九枚,釉色各异,有仿木、竹、抱子石及大理石纹理,有的呈现漆器、金银错铜质地,也有追仿孔雀石和绿松石纹路,正是最佳证明。虽然绝大部分此类仿釉彩瓷传世品多是乾隆朝作品,但是流传至今的少数雍正瓷中,件件都是精品,而且多为仿木纹釉器。各式釉彩中,有两种以氧化铁发色的红彩最适合模拟木纹效果。

清雍正仿哥釉八卦纹双螭耳抱月瓶

尺寸高48.7cm

成交价RMB 5,,

中国嘉德

「大清雍正年制」款

说明:抱月瓶亦称「宝月瓶」。小口、直颈,颈侧双耳,因瓶腹似圆月,故名。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此件雍正仿哥釉抱月瓶,直口短颈,口沿起唇,颈部饰单线弦纹,左右装饰螭龙耳。腹部浑圆呈扁圆状,正背两侧纹饰相同,瓶身中央模印阴阳太极纹饰,四周凸饰八卦纹,下承方台圈足,周身施以仿哥釉色,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雍正帝对宋器推崇备至,其中对摹制官窑瓷器尤为重视,但其摹制宋器的理念是好古而不泥古。诚如唐英所言「仿旧须宗雅则」,不是一味贴近原物为佳,而是取其最精华最高雅之处而临摹,更重视气韵神髓之相似。

清雍正宝石蓝釉花囊

尺寸高15.9cm

成交价RMB 5,,

中贸圣佳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本品即为一佳例。其形优雅古朴,线条起伏婉转,古意悠然,以作承花器囊之用。通体敷饰霁蓝釉,其色恬静深蔚,其质纯净无瑕,犹如蓝宝石般晶莹,荡漾出一股华贵之气。器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笔法细腻,俊雅端庄,与整器静婉的风格颇为相契。

清雍正宝石蓝釉弦纹直颈塔式瓶

尺寸高27.3cm

成交价RMB 4,,

香港中汉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说明:拍品为雍正御窑罕见器型,业内习称“塔式瓶”,有青花、炉钧釉、窑变釉、仿官釉等品种见于各大公私收藏。惟此宝石蓝釉塔式瓶传世极为少见,按公开数据,两岸故宫均未见有相同藏品,极见珍罕。拍品天盘口,直颈,颈部凸三道弦纹,颇见别致,丰肩,收腹,外撇足,器型隽拔,秀美端庄。

通体施宝石蓝釉,为雍正御窑仿宣德宝石蓝釉烧制而成。属唐英《陶成纪事碑》中“仿古采今”的五十七种釉色之一。釉质莹厚匀润,蓝釉深沉莹亮,蓝中泛紫,釉面有桔皮棕眼,给人以宁静肃穆之感。釉色与天坛祈年殿瓦色一致,亦为“礼天”之器,同时属于宫廷陈设贵重器皿,常用作宫廷花器,气质尊贵深沉。今北京故宫藏绘于乾隆早期之《雪景行乐图》中,乾隆皇帝身后条桌上陈设之蓝釉长颈瓶,当即为此宝石蓝釉作品。

清雍正粉彩群仙品酌图灯笼瓶

尺寸高23cm

成交价RMB 4,,

北京匡时

说明:瓶唇口微外侈,直颈微束,圆肩丰满,筒形腹渐收至底,圈足微外撇。造型端庄大方,因其外观造型酷似古时的灯笼,故称其为“灯笼瓶”,也因上口与底足直径相等故又称“灯笼尊”。

胎体莹白细腻,肩部以矾红绘蝙蝠三只,取意纳瑞迎福。腹部通景彩绘群仙饮酌,当中一名头扎双髻,虬须满面,身披粉色长衫,坦胸露腹,足穿草履,虽已醺然但仍聚眉畅饮,极尽放浪形骸之势;左侧一仙倚石而卧,身着鹅黄色长袍,外罩青衫,下围淡紫色裙襦,腰系褐色裙带,足蹬珊瑚红高头靴,靴头微露,头戴褐色软帽,以宝石蓝璎珞带结缚,此仙面容饱满,醉眼朦胧,略含微笑,望向右边一仙,双唇微张,清须飘拂,似在语说什么,右手握一柄鬃毛拂尘,左手伸入衣中。

最右一仙半躺半卧,身躯反转一手支地,一手举一宝螺酒器与众对饮,此仙鬈发披肩,头顶微秃,戴一铜箍,眉似卧蚕,眼目深陷,鼻梁高挺,颧骨突出,耳垂铜环,身穿青紫色露臂长袍,内着红裙,腰间围系淡黄色皮毛围裙,膝前摆一白瓷酒坛,背上还缚有一只浅黄酒葫芦,双足赤裸,足边斜放一支赤红手杖。三仙背后是瑞石青黛,绿草茵茵,芳华掩映其间,石间伸出一丈桃枝,桃叶鲜翠如碧,蟠桃粉红若霞。枝下一支棕褐灵芝挺立,擎举如云华盖。真乃色彩缤纷,群仙毕集。

粉彩发端于康熙晚年,而真正让这个彩瓷新品种绽发出前所未有的光芒的,却是雍正一朝。雍正确是不拘一格、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典型。粉彩工艺源自传统五彩,又借鉴西洋珐琅彩工艺和原料,绘画也明显吸收了西洋写实技巧,所有一切,尽在唯美,故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硬彩、青花均以康熙为极轨,粉彩以雍正为绝美。”

这件器物构图精巧,画艺高超,色彩艳丽繁多却搭配极为巧妙,富丽清雅。采用独特的“没骨”画法绘出花之娇艳清新、树之遒劲苍然,人物的神态细腻生动更是堪称精绝!且此画中三仙从衣饰形貌来看,仅有最左一仙为中土人氏容貌装扮,另外二仙均来自西域异族,群仙聚饮,其乐融融,暗含各族一家、和谐共存之意。

值得指出的是,此器器形不大,但是画面构图布满几乎整个瓶身,所谓“满图”,为粉彩中少之又少的珍品。

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如意披肩蕉叶纹折肩云耳盘口尊

尺寸高33.8cm

成交价RMB 4,,

中贸圣佳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此件青花佳作造型端庄,硬折肩式的轮廓线条极具雍正官窑之特色。青花色泽凝重典雅,笔触精细纤柔。器身分层装饰回纹、蕉叶纹、缠枝莲纹、如云头纹,注重与器型的完美结合,按照器物的形体,配以疏朗的构图。外底署“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此器制式颈附双耳者稀少,且多为窑变釉品种,以青花为饰,传世鲜见,除本品之外,目前似仅见东京国立博物馆藏一相近例,尺径与本品相仿,收录于《东京国立博物馆图版目录-中国古陶磁篇》,图。与本品相类器制,多见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一例青花缠枝莲贯耳瓶、一例青花缠枝莲蒜头瓶,二者硬折肩式的造型与本品如出一辙,详见《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册下》,紫禁城出版社,图、图。此外,另见两例青花缠枝三羊尊、青花莲托八宝贯耳瓶,颈部的蕉叶绘法与本品极为相似,分别刊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御窑瓷器-卷一-册下》,紫禁城出版社,图;《青花釉里红(下)》,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图。

清雍正柠檬黄釉杯(一对)

尺寸直径7.3cm

成交价RMB 3,,

北京保利

说明:对杯隽秀,胎质坚洁,轻盈灵透。内壁及底部施白釉,外壁施娇黄釉,莹润淡雅,神韵雅致天成,为雍正颜色釉之隽品。明丽夺目的颜色与其轻盈灵透的造型相得益彰,为传世所见雍正朝娇黄釉瓷器之中品格至佳至美者。且成对完存,殊为难得。足底双圈内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雍正斗彩花卉斗笠碗(一对)

尺寸直径23cm

成交价RMB 3,,

北京华辰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说明:此对碗呈斗笠形,胎体轻薄釉质莹润,外壁以斗彩绘团花纹四组,间饰仰俯勾莲纹,碗心青花双圈内绘斗彩团形双蝶花卉纹。以淡描青花勾勒轮廓,青花线条纤细流畅,填彩精准,以绿彩为主色调,胭脂色点染花卉,伴以红、黄、紫、赭等色,衬托出纹饰的清雅柔丽,极为精彩新颖。

清雍正仿官釉鸠耳尊

尺寸19.7cm

成交价RMB 3,,

香港蘇富比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说明:南宋官窑,乃为供御而制,享负盛名,可谓上品重器,寥若晨星。雍正深喜官窑,曾取宫中珍藏,送至景德镇,命御窑匠师按此烧造。本尊其形精润,釉色柔美,釉式开片,为景德镇官窑仿前朝古器之精品逸作。有一类例,可与此成对,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载于《故宫珍藏康雍干瓷器图录》,香港,年,图版78。

另一雍正例器形相仿,器体饰浮雕,施青釉,前述出处,图版。亦见一茶叶末釉例,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载于《故宫清瓷图录.康熙窑.雍正窑》,东京,年,图版。另一例为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收藏,售于香港苏富比年5月16日,编号54。

本尊袭青铜制,可参见一青铜尊,出土于湖北宜昌前坪村一西汉墓,载于《考古学报》,年,第二期,页,图12。

清雍正甜白釉模印暗刻莲瓣花口盘

尺寸直径30cm

成交价RMB 3,,

北京保利

说明:此盘花口,折腰,浅圈足。整施甜白釉,内外壁由口沿到足底边呈18片仰莲形,盘心亦呈18片莲瓣形,正中浅浮雕16孔莲蓬,装饰别有新意。盘内外壁刻绘莲瓣线条,极富动感。器型比例协调,尽显“曲线之美”,整器宛如池中盛开的一朵莲花。微风过处,仿佛送来缕缕清香。盘形规整,胎质洁白、细腻,修削精细,底足处理略带圆型,具典型“泥鳅背”特征,同时底足的内、外墙基本处于同一平面。足内书青花双圈“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

清雍正洒蓝釉白花花卉纹盘

尺寸33.2cm

成交价RMB 2,,

香港蘇富比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款

说明:依其蓝地留白花卉图案,此盘乃仿宣德折枝花卉器。原例可见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录于《明代宣德官窑菁华特展图录》,台北,年,图版。明万历年间,首现中央饰四朵花卉的设计,图案更类近现拍品所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万历例,可资比较,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中)》,上海,2年,图版。

以施釉技法而言,雍正年间对早明设计的模仿可谓唯妙唯肖,正如上海博物馆所藏之雍正作例,刊于陆明华,《明代官窑瓷器》,上海,年,图版5-33。与万历盘以一般钴蓝釉下青花作留白之饰不同,宣德作例及上海博物馆的雍正盘,皆施一层均厚深蓝色釉。现拍品上的蓝釉更是以覆盖细纱之竹筒吹洒上色,形成如此细致的洒蓝效果。

清雍正仿哥釉兽环方壶

尺寸高37.5cm

成交价RMB 2,,

佳士得香港

六字篆书款

说明:造型仿清宫《西清古鉴》卷二十所载「汉兽环方壶」等器而制,而口部较汉方壶加饰回纹,衬托器身更为素雅,为少见的雍正官窑仿古瓷器品种。造型端庄,通体施仿哥釉,大器小开片,金丝纤细,铁线粗壮,金丝铁线自然通畅。器底青花篆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雍正时期另有仿哥釉器与此方壶取材类似,可参见北京故宫所藏之仿哥釉古铜纹方尊,载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颜色釉》,第37册,香港,9年,页,编号。另见一仿哥釉尊,其壶形制及纹饰同源于青铜壶,年5月30日在香港佳士得拍卖,拍品号。

清雍正新紫釉弦纹瓶

尺寸高21cm

成交价RMB 3,,

北京保利

“雍正年制”款

说明:此器造型比例合度,形体变化柔和而含蓄、线条流畅圆润,增一分显长,减一分显短,古雅隽美。除口沿、颈部及腹部有秩的装饰弦纹外,仅以斑斓的釉色为饰,然而又与宋代钧窑有所不同的是釉层从口沿到底部,均匀整齐,没有任何流釉的现象。可见唐英在这类仿古器物上只是从一个侧面体现其意义,仿古却不泥古。更多追求的是意象而不是具象,追求的是钧窑釉色之意韵,而非外形上的毫厘不差。可谓崇尚古器,兼容本朝风貌,使此一时期的御窑品质达到了至美至善的境地。

同类品可参见故宫博物院旧藏雍正朝仿钧窑蓝釉红斑弦纹撇口尊,《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页,图;及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一只青花缠枝花卉弦纹撇口尊,《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页,图。

参阅:1.《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9年,页,图

2.《香港苏富比二十周年》,3年,页,图

备注:日本重要藏家旧藏

清雍正青花福寿连绵纹六方贯耳瓶

尺寸高28cm

成交价RMB 3,,

北京华辰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说明:瓶为六方贯耳式样,取意自古铜尊彝的浑朴造型,整器端庄高雅,为这一时期“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之作。通体以青花装饰,青花发色淡雅清新;颈部绘海水纹,颈肩及腹部绘主题图案缠枝莲内填团寿纹,纹饰布局舒朗有度,一改常见的细碎繁密之缠枝莲风格,予人耳目一新之感;加以朵花纹、回纹、如意披肩纹等辅助纹饰,以此表达“福寿连绵”的美好祈愿,应为雍正寿辰时期御窑厂定做的祝寿作品。

笔者检阅公私收藏,此类缠枝莲内书团寿纹相者仅见同时期的青花缠枝莲团寿纹碗(见北京诚轩4年11月20日秋拍Lot.“清雍正青花缠枝莲团寿纹碗”)和乾隆朝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和青花缠枝莲托八宝纹铺耳尊(载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页、,图76;页,图78),极为罕见独特。而流于市场者,可参见北京瀚海年6月20日春拍,Lot.0“清雍正青花缠枝花卉贯耳瓶”,唯尺寸较大,且主题纹为番莲纹。

而与本拍品尺寸及纹饰完全相同者,目前仅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例(载于《福寿康宁—吉祥图案瓷器特展图录》,国立故宫博物院,5年1月,页94,图20),但其形制略有倾斜,不及本拍品周正。

清雍正粉青釉锥拱雕花折枝花卉瑞果纹大宫碗

尺寸直径34cm;高16.5cm

成交价RMB 2,,

中贸圣佳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篆书款

说明:此碗造型隽美,胎体轻盈坚致。外壁枝牡丹花和云纹先以模印之法塑形,再以刀笔精琢而成,花饰疏朗有致,独具匠心,手法精湛细腻,极具立体感。通体所施粉青一色,釉面匀净光润,如一汪秋水,悦目喜人。《匋雅》对此赞誉道:“内平外凸之雕花豆青海盌。雍干皆有之。式样绝巨,而甚为精致。”碗下承圈足,圈足修坯工整而饰黑褐之色,以摹铁足效果,观之古意盎然,为雍正御窑不可多得的仿古珍品。

与本品相近之例几无所见,然清宫旧藏几例雍正御窑印花仿龙泉釉器,可资比较。一例青釉花瓣口尊,另见一例青釉三系瓶均以模印之法装饰,通体罩施青釉,着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颜色釉》,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图、。

清雍正粉青釉模印折枝花卉纹大碗

尺寸直径34cm;高17cm

成交价RMB 2,,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雍正本朝

说明:此式粉青大碗为雍正一朝首创,此碗撇口敛腹,造型巨硕恢弘,瓷器尺寸大者烧造中极易变形,而这件大碗器型端庄,线条优美自然,内壁光素无纹,釉面系仿龙泉窑之粉青,肥厚滋润,青嫩欲滴,宛如美玉琢成,又似碧水凝冰。外壁凸刻折枝花果,有莲花、佛手、牡丹、石榴、梅花、仙桃等,间缀祥云,皆寓意吉祥,形态清丽。

图案布局得当,繁而不乱,疏密有节,独见匠心。剔刻精湛细致,富具立体感刻工干脆利落,若隐若现的花纹与温润如玉的釉面真乃天作之合。《匋雅》(卷上之二十九)对此赞誉:“内平外凸之雕花豆青海盌。雍干皆有之。式样绝巨,而甚为精致。”

清雍正粉彩松鹤折腰小杯(一对)

尺寸直径6.1cmcm

成交价RMB 2,,

北京保利

说明:本品对杯,直口,折腰,弧腹,圈足。胎薄体轻,器形小巧,白釉盈润。杯内以绘矾红彩蝙蝠纹,其中一只蝠纹绘制过墙,似洪福齐天之意,设色鲜艳,栩栩如生,外壁绘青松灵芝仙鹤图,灵芝以矾红绘就,仙鹤以墨彩沟边,并以白彩平涂描绘,并于白彩之上暗刻鹤之翎羽,惟妙惟肖,绝无仅有。此对杯绘画细腻传神,为清雍正朝御窑粉彩器极精之作,传世甚为罕见。底施白釉,正中落“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清雍正仿哥釉铺首瓶

尺寸高25.6cm

成交价RMB 2,,

中国嘉德

说明:本品正是此番摹古热潮下的杰出代表,成功地以后仿之器诠释宋人崇尚一色纯净之美学理念。其造型仿西周青铜器之壶,制作规范,古朴凝重,肩部两侧有铺首一对,古风荡荡,器身凸起弦纹,平添动感。通体施青灰仿哥釉,釉水凝润,开片疏朗有致,遍布器身,气势非凡,虽曰人工,宛若天成,宋人意趣,尽在其中,与清代古瓷鉴定家蓝浦所云“古哥窑器好者类官,亦号百圾碎”(载《景德镇陶录》)正相符。

清雍正斗彩松竹梅纹杯

尺寸直径8.5cm

成交价RMB 2,,

中国嘉德

说明:敞口,深弧腹,圈足。外壁以青花绘苍松、翠竹、冬梅,即「岁寒三友」,青花呈色淡雅,画工细腻,上以绿彩与矾红装点。古松生于山石之间,枝干遒劲有力,既喻节操坚贞,又象征长寿。竹干劲挺,竹叶交错,似迎风摆动,具文人画风。梅花手法写实,花瓣细线勾划填色晕染,象征君子德行。松竹梅三者,皆于傲立于严寒时节,并称「岁寒三友」,以喻士大夫的高洁品格及彼此间忠贞的友谊。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楷书款。

清雍正松石绿釉盖盒

尺寸直径19.3cm

成交价RMB 2,,

「大清雍正年制」款

盖盒呈圆鼓之形,子母口,下承圈足,相扣严丝合缝,器形饱满圆润。为雍正时期官窑佳作。外壁满施松石绿釉,内施白釉,匀净淡雅,如一汪秋水,静谧怡人,色泽纯正明亮,质地均匀细腻,形制秀巧。釉质均匀,莹润淡雅,釉面光洁亮丽,神韵雅致具存,为雍正时期官窑佳作,殊为难得。底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圈楷书款。

雍正皇帝极为推崇宋瓷一色纯净的雅洁,促使彼时御瓷之颜色釉烧造甚多,仿古与创新俱精,美若七彩霓虹,斑斓夺目,松石绿釉乃是雍窑之新出,亦称“秋葵绿釉”。其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经低温烧造而成,为内府尊贵之色釉。

与本品釉色相同器物,于清宫旧命名为“磁胎洋彩翡翠釉”,可兹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原定名称为“清乾隆窑松绿釉盘”的藏品,清宫旧配木盒上刻有“乾隆年籹磁胎洋彩翡翠果盘”的品名,著录于《华丽彩瓷-乾隆洋彩》,页78、79,图16;此类记载与清宫《活计档》、《陈设档》记载相符。此外,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的清雍正十二色菊瓣盘中就有松石绿釉者。

清雍正斗彩云蝠纹小杯(一对)

尺寸直径7cm

成交价RMB 2,,

中国嘉德

说明:雍正官窑瓷器以精细淡雅著称于世。此对碗轻巧俊秀,胎质细腻,釉泽明净,画面布局疏朗均匀,色彩淡雅柔美,器型比例协调,线条之美可与以纤细秀丽著称的明永乐、成化瓷器相提并论。内壁白釉温润,外壁以青花勾边绘云蝠图案,青料淡雅,釉上填红、绿、橙、黄诸彩。

此类纹饰与造型的小碗为雍正御窑的特有作品,见有斗彩和青花红彩两个品种,处处展现雍正官窑不凡魅力,实为难得之收藏珍品,成对存世,更显珍贵。南京博物院所藏雍正斗彩云蝠纹碗与本品造型、纹样皆相同,只尺寸略大。

清雍正斗彩郁金香纹碗

尺寸直径11.8cm

成交价RMB 1,,

款识:「大清雍正年制」

说明:碗撇口,弧腹,圈足。此碗胎骨细白,内外均施白釉,薄而均匀,釉面光洁莹润,玻璃质感强。外腹部主题为缠枝郁金香花,绘六组缠枝郁金香花卉纹。画工细致,勾线填色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青花色泽淡雅,釉彩鲜艳明快,线条勾画自然流畅,布局密而不乱,叶片、花瓣具晕染效果。碗心用以开光的青花双弦纹形成透视关系,用以加强碗心斗彩花卉之装饰效果。外底心书青花「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整器画工流畅,设色细分阴阳浓淡,立体感强烈,其逸丽柔和画意,衬以温润匀细的胎釉。

眼学+科检+司法+艺术品金融

古瓷收藏,不走弯路

戳下文,再读一篇!

9年艺术品暴利的时代来领,准备好了吗?

猜你喜欢

■国家文物局:接纳民间藏品,才能实现“双赢”!

■国家文物局再次提出"文物流通领域登记交易制度试点"

■重磅!国家政策出资亿全面扶持民藏:正是艺术品投资最好时代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好政策”让文物“活起来”

■重磅解析丨国家将明确界定:文物所有权、保管权和收藏权

■文物乃国之根脉收藏乃保护传承:岂容胡来

■文物法修订草案敲定:允许民间文物交易准许外资拍行进入(重磅消息)

■民间藏品:需经历一番时间的考验和磨砺后,才能得到广泛认可

■国家文物局:着手制订新时代文物政策法规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民藏世家收藏在线整理编辑。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mjsjsc。

目前100+藏友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jg/4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