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治疗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过去是想生却不能生、不敢生,现在是催着生也不生,时代还真是变了!

00后比90后少多万

教育部数据显示,我国普通小学数量从年的76.6万所,下降到年的16.01万所,相当于30年间全国八成小学都消失了。同期,小学在校生人数也缩减了万。

也就是说,从90后这一代开始,人口规模下降的现象已经持续了三个年代。Wind数据显示,我国90后比80后少万,00后又比90后少多万,10后比00后也少了24万。

为扭转这一趋势,人口政策开始不断调整。继年11月我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人口数量却不及预期。

社会经济因素占主导

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生育率下降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生得起、养不起。”近日恒大研究院发布的报告如是总结,教育医疗等直接成本、养老负担、机会成本高等因素,抑制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

一是教育成本明显攀升,特别是公立幼儿园供给严重不足,有的家庭则要选择费用较高的私立幼儿园,并且部分学校把‘家庭作业变成家长作业’,使得教育子女费心。

二是医疗费用持续上升,-年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上涨27倍,远超可支配收入9.2倍的涨幅。

三是独生子女夫妇‘四二一’家庭结构养老负担重,挤压生育意愿。

四是女性劳动参与率高但就业权益保障不够,导致生育的机会成本高。

多地出台鼓励生育政策

继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篇删除了“实行计划生育”内容后,6月3日,《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提倡一对夫妻(含再婚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这些政策,有些是对过往政策的纠偏,有些是对国家政策的响应,总体来说是朝着宽松的方向在发展。”但黄文政认为,相关政策对提高生育率的收效有待观察。

目前各国通行的鼓励生育政策,可以划分为三类:

1、即财政支持(即对有孩子的家庭发放现金、食品券,或减免税收)

2、日托和教育支持(即教育补贴)

3、怀孕和生产期福利(比如有薪产假)

补贴的效果在经济意义上不显著。平均消耗10%的GDP作为补贴,才能使每个家庭多生育一个孩子,成本很高。

人口问题需提前谋划

“现在来看,如果生育政策不调整的话,人口负增长的拐点可能会早于年到来。”陆杰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当时的测算是基于1.6的总和生育率,而现在的生育水平已经降到1.5左右了。

黄文政强调,一个人从出生算起,要20年才能完全进入经济循环,所以生育状态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20年左右的滞后,人口问题必须提前谋划。

陆杰华在他看来,应该继续调整生育政策。同时生育政策也并非一放了之。“生育配套政策效果会更明显。”黄文政建议,政策制定需要首先解决0-3岁婴幼儿照护、3-6岁托管教育成本高昂的问题,如此才能有效地鼓励并提高生育率。

同时,性别不平等问题也要引起重视。

延伸阅读:人口出生率

年1月21日,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年数据显示,年人口出生率降至10.94‰,较年的12.43‰下降1.49个千分点。

文化状况对一国人口出生率的高低也有影响

例如,当今人口出生率比较低的西欧、北美,以及南美的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等地区,恰好是欧洲各国家移民所住的地方,文化程度高,出生率就低;而拉丁美洲虽也是欧洲的移民,相比之下文化水平不高,则出生率比上述地区高。所以出生率的高低不仅与城市化的程度、工业化的水平及文化状况有密切联系。通常成为负相关。但美国、法国、英国、爱尔兰和新西兰都是例外。

从经济状况看

工业比较发达和城市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如西欧、北美和日本,出生率比较低。与其相对应的工业比较后进、农业经济落后并占主导地位,以及城市化程度不高的非洲、西亚与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出生率很高,居于世界之首。可以这样说,出生率的高低成为与经济发达程度相联系的一个指标。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过高,新生人口过多,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拉大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变动因素

对人类来说,人口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中发展的。出生率水平高低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它表现在:

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相联系的是多育,与现代化生产相联系的是少育;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文化教育普及的地区,出生率就低,反之,就高一些。

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出生率的作用又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实现的,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实现的原因、过程和后果是不同的。影响出生率变动的因素也就是影响育龄妇女生育率的因素。

生育率水平是出生率水平的基础,一般说来,妇女生育率愈高,出生率也愈高;生育率愈低,出生率也愈低。出生率变动除受生育率影响外,还受育龄妇女人数在一个人口集团中所占比例大小的影响。

在同一生育率水平下,育龄妇女比例大的人口集团,其出生率高。从整个国家范围来看,在一个时期内人口性别构成变动不大,对出生率变动影响小,但在一个地区,由于行业结构不同,人口的性别构成可能有很大差别。

例如重工业城市女性人口比例小,妇女在同样生育率水平下,该地区的出生率就较低,主要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

一定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的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间,还有着补偿性的联系。

一般的情况是,死亡率高,则人口出生率随之增高,死亡率降低,则为人口出生率的降低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人口再生产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口出生率的差异逐渐缩小并向低出生率过渡。

影响出生率变动的因素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但由于人口再生产的惯性作用和传统生育观的保守性,以及影响出生率变动因素的复杂性,社会经济条件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经过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影响出生率的变动。

对其他生物来说,出生率主要受自然环境决定,如果自然环境适宜优越,比如有充足的食物、水源和广阔的生存空间、适宜的气候、天敌较少,那么往往出生率就高;如果自然环境恶劣,比如食物、水源匮乏、生存空间狭小、气候恶劣、天敌较多、传染病肆虐,往往出生率就低。即使该物种有社会性,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因而出生率受社会影响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cx/1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