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决战武耶和图卢兹西哥特王国的终结

当年春末,彼时高卢范围上最强大的两支蛮族军队西哥特人和法兰克人终于在武耶面对面遭遇。按照当时西欧战斗的标准模式,双方都在尚未接触时首先发射弓箭或投掷标枪,然后再用肉搏的方式决出胜负。西哥特军队是由半个世纪前迁徙至此的哥特骑兵和本地高卢-罗马步兵一起组成的。前者多为构建国家政权中坚力量的哥特贵族。数量虽少,却因拥有广大地产而可以负担起从战马长矛到全套盔甲在内的昂贵攻防装备。后者则是征召自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受制于入侵者的帝国遗民。人数占据全军的绝大部分,但除了少数上层菁英外,基本无力配备战马和护具。因此只能充当弓箭辅助和肉搏炮灰的角色。相比之下,虽然法兰克军队中同样能看到高卢-罗马士兵的身影,却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日耳曼战士蛮勇斗狠的特点。同时代的诗人西多尼乌斯在提到法兰克人时,称他们在作战时左手持盾-右手握斧-肩带长剑,显示出十分擅长肉搏的模样。

哥特骑兵

事实上,克洛维麾下确有一支数千之众的、主要由法兰克武士组成的王室扈邑士兵。包括其本人的侍卫在内,能够在危机时刻仿效罗马人组成步兵方阵,是他一手打造的精锐部队。简而言之,尽管法兰克人在骑兵数量上不及西哥特人,但突击重步兵的组织性和战斗力则远超对手。双方远距离的火力打击持续了一段时间,各自阵中都有人员伤亡。但步兵素质更好、防护更到位的法兰克人相对受损更轻。倘若任由以上打击继续进行下去,西哥特士兵的作战斗志将受到波及。为了扭转不利因素,阿拉里克决定使出自己的杀手锏,动用骑兵部队向敌人发起雷霆一击。他的祖父提奥多里克在半个世纪前,就曾用同样的战术击败了位居阿提拉大军左翼的同族东哥特人。显然,西哥特国王没有理由不认为这种战术会取得成效。

6世纪的法兰克勇士

确实,西哥特人的重装骑兵身披札甲或锁甲,既能冲刺使矛,又能近战用剑。甚至连战马都如东方铁骑那样覆盖盔甲,已经具备中世纪骑士的雏形。而自罗马重步兵军团没落以后,西欧大地上就不曾再出现过像样的步兵方阵,以致于从未在正面被步兵有效遏制的哥特铁骑并不将当面之敌放在眼中。似乎只要他们发起冲锋,碾碎后者的抵抗自然就水到渠成。然而,让西哥特人吃惊的是,来自北方的蛮人并不畏惧他们的冲击。如同罗马人一样,克洛维的精锐步兵很快就组织起能够有效抵御骑兵冲击的方阵。法兰克士兵一个个紧挨在一起,既像大海一样岿然不动,又似冰山那般牢不可破。到此时为止,西哥特骑兵的冲锋已被挫败。但法兰克人看似占据了稍许优势,胜利的天秤并未彻底转向克洛维一方。双方的角逐仍然处于僵持状态,法兰克国王能否凯旋而归依然是未知数。幸运的是,阿拉里克随后的一个战术调整,给了克洛维一招制敌的绝好机会。西哥特国王下令部队,按照以往的战术惯例徐徐撤退。显然他是想要通过伪装逃跑的方式,诱使敌人放弃自己的有利身位前来追击。届时西哥特重骑即可轻松击溃没有方阵保护的法兰克步兵。但或许是传令通讯延误导致的重大疏忽,阿拉里克的部众在撤退过程中出现了脱节现象,国王所在的指挥部暴露在敌人面前。克洛维抓住了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他迅速抽调了自己的精锐侍卫,从侧翼发动了一次规模小却意义非凡的斩首行动。在阿拉里克尚未没有反应过来以前。就亲手将其斩杀。克洛维的甘冒奇险收获了巨大的回报。以上突发变故对西哥特军队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不仅是阿拉里克,他附近一干高级指挥官也都在法兰克人的斩首行动中被一锅端。从而导致整支西哥特军队陷入群龙无首的混乱境地。正因如此,当随后克洛维主力趁机发起攻击时,他们那完全丧失斗志的敌人就再无力继续顽抗下去。大多数西哥特士兵都在这一决定性的时刻丢失了性命,包括许多追随阿拉里克的高卢-罗马菁英人士。剩下的相当一部分幸存者也被俘虏,只有阿拉里克之子、东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的外孙阿马拉里克,在少数侍卫保护下成功逃离战场。经此一役,克洛维彻底肃清了武耶附近的所有反对势力,阿奎塔尼亚的门户被打开了。

武耶战役

在这之后,武耶的一场大败使得西哥特王国陷入混乱,阿基坦在很短的时间内即被南下的法兰克人迅速征服,西哥特首都图卢兹也遭到洗劫,大量哥特人开始向西班牙逃亡。到年,西哥特王国的领土已收缩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境内,仅余地中海沿岸的塞蒂马尼亚还尚未沦陷。

图卢兹失陷后,西哥特余部先是在阿拉里克二世的私生子盖萨莱克(Gesalec)的指挥下在巴塞罗那重建秩序并组织反击,但他随即被来犯的东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Theodoric,常称「大帝」)击败并处死。狄奥多里克早在法兰克人发动进攻时就嗅到了机会的味道,在西哥特人战败南逃时加入了抢人头的行列,成功地将自己年幼的孙子,同时也是阿拉里克二世的儿子,阿马拉里克(Amalaric)扶上了西哥特王位,标志着西哥特王国在政治上成为东哥特王国之附属。

这样的局面持续了大约二十年,期间西哥特王国与毗邻的法兰克人、苏维汇人,甚至沿海劫掠的汪达尔人都偶有战争,但总体上半岛形势趋于稳定。阿马拉里克虽然名为西哥特国王,但并不掌握实权,政权掌握在狄奥多里克派遣去的大将特乌迪斯(Theudis)的手中。直到年狄奥多里克驾崩后,阿马拉里克在才从特乌迪斯手中接过实际统治权,但仅仅过了五年便在与法兰克人的战争中兵败身死。他的死也标志着自阿拉里克一世开始,已经延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波蒂王朝(Balthes)的终结。阿马拉里克死后,特乌迪斯被选为新任国王,他成功地阻止了法兰克人进一步吞并塞蒂马尼亚的军事行动,并在年将首都从巴塞罗那迁到了半岛中部的托莱多。在这之后,西哥特王国也被称为托莱多西哥特王国。

年的西哥特王国

四、西班牙之王

特乌迪斯上台时,正赶上东罗马帝国大军在贝利撒留的率领下对盘踞北非的汪达尔人发动突然袭击,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便取得大捷,收复大片失地。汪达尔人派出了使者前往西班牙向西哥特人搬救兵,但遭到拒绝;事实上这队使者抵达西班牙时汪达尔首都迦太基已经沦陷。特乌迪斯利用汪达尔王国崩溃的机会,派兵渡过直布罗陀海峡,控制了海峡对岸的一部分汪达尔领土,其中就包括日后在西哥特人与东罗马帝国二者间反复易主的休达(Ceuta)。

今天的休达

特乌迪斯在位十七年,于年遭暗杀。这导致了西哥特王国在接下来数年时间内的政局动荡,多位地方军阀与权臣相继自立为王,其中便有王位竞争者为寻求外援而向东罗马帝国求助。这对于正愁缺少冠冕堂皇的机会对西班牙发动进攻的东罗马一方而言无疑是天赐良机。于是,一支由利贝里乌斯(PetrusMarcellinusFelixLiberius)率领的东罗马远征军在年的夏天于半岛南部,靠近今日马拉加(Málaga)的位置登陆,宣告东罗马西班牙行省(ProvinciaSpaniae)的诞生。西哥特西班牙在国王阿吉拉一世(–)的统治下遭受内战,这促使罗马/拜占庭帝国皇帝查斯丁尼一世出兵并割裂西班牙南部的小省,成为西班牙南部沿海的拜占庭帝国。阿吉拉最终被杀,他的敌人阿塔纳吉尔德(-)成为新国王。他袭击了拜占庭人,但无法将他们从西班牙南部驱逐出境,因此不得不正式承认帝国的宗主国。下一位西哥特王是留维吉德(–年4月21日)。他是西班牙有效的军事领袖和巩固的西哥特权力。其在年代对南部的东方罗马人发起了进攻,他又一次起义夺回了科尔多瓦。他还在北部与苏维汇人的加利西亚王国和包括巴斯克人和坎塔布里亚人在内的各种独立小国作战。他安抚了西班牙北部,但无法完全征服这些民族。当留维吉尔德(Liuvigild)建立儿子赫尔梅尼吉尔德(Hermenegild)作为联合统治者时,他们之间爆发了内战。赫曼尼吉尔德由于和拜占庭人的友好关系成为首位改信尼西亚信经的西哥特王,但他在年被击败,并在年被杀。到他统治结束时,留维吉德已经团结了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包括他于年征服苏维汇王国。留维吉德通过王室婚姻与法兰克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在他统治的大部分时间里,双方保持和平。留维基德还建立了新的城市,例如Reccopolis和Victoriacum(维多利亚)等新城市,而者也是蛮族国家一直不曾有的功业。

在留吉维德逝世后,其子理查德一世最终带领者广大的阿里乌斯教徒正式信仰了迦克顿信经,并成为了拉丁派基督教的信徒。但这也同样导致了西哥特王国的内乱,在镇压各地贵族和阿里乌斯派狂热者的起义后,理查德在托莱多召开宗教会议,并宣布遵从正统基督教信仰,为了表示诚意,理查德谴责阿里乌斯信仰并采取了弗拉维乌斯的罗马姓氏,以此来宣称西哥特王国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此外理查德同样在贝缇卡发动了驱逐拜占庭人的战争。

此后理查德的儿子LiuvaII于年成为国王,但被西哥特人贵族Witteric(–)废黜,结束了短暂的王朝。在年至年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西哥特王朝,而这一时期不断发生统治更迭,这时,西哥特人南部要用拜占庭人作战,北部还要继续与巴斯克人和阿斯图里亚斯人交战,而在西哥特王国的其余部分中,战争仍将继续。这些国王还从事宗教立法机构的工作,尤其是西塞布特国王(-),他通过了针对犹太人的严厉法律,并迫使许多犹太人皈依基督教。西塞布特还成功击败了拜占庭人,占领了包括马拉加在内的多个城市。但西班牙的拜占庭势力依旧同西哥特人展开拉锯战。

西哥特军队

这一时期的不稳定可以归因于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力斗争。宗教统一加强了教会的政治权力,该教会通过与贵族一起在托莱多的教堂理事会行使权力。在年西西南(Sisinand)短暂统治期间举行的第四次议会驱逐并驱逐了国王,由钦蒂拉(Chintila)取代(–)。教堂理事会现在是西哥特州最强大的机构。他们通过哥特式贵族“参议员”和教堂官员选举国王,来调节王位的继承过程。他们还决定定期开会,讨论影响教会的教会和政治事务。最后,他们决定国王应和平死去,并宣布其人为神圣,以寻求结束过去的暴力和杀戮。尽管如此,又发生了一次政变,钦蒂拉在年被罢免,图尔加国王取代了他。他在位三年也被罢免,理事会选举了高尚的辛达斯温斯为国王。

辛达斯温斯(Chindaswinth)和他的儿子Recceswinth的统治时期,看到了最重要的西哥特式法律书籍的汇编(西班牙语:LibrodelosJueces,),也被称为LexVisigothorum(西哥特之王)或辛达斯温斯国王颁布的西哥特法典。(公元-年),由他的儿子Recceswinth国王在年完成(–),废除了对西班牙裔罗马人和西哥特人有不同法律的古老传统。新法律适用于过去曾受过不同法律管辖的哥特人和西班牙裔罗马人,并取代了所有较旧的法律法规。该法典包括以前的国王制定的旧法律,例如他的BreviariumAlarici和Leovigild中的AlaricII,但是许多也是新法律。该法典几乎完全基于罗马法,在极少数情况下还受到日耳曼法的影响。在废除的旧法律中,有针对犹太人的严厉法律。该利贝显示,管理军事和民事部门的旧体制正在发生变化,而五位公爵和伯爵已开始在原本的军事和民事职责范围之外承担更多责任。国王的仆人或奴隶在官僚机构中非常突出,并行使广泛的行政权力。根据西哥特法律法规,妇女可以继承土地和所有权,并独立于丈夫或男性关系来管理土地,如果没有继承人,则可以依法律意愿处置财产,并可以在14岁时出示自己的身份并出庭作证并安排钦达温斯(-)牺牲了贵族的身份加强了君主制,他处死了约名贵族,强迫要人宣誓,并且在托莱多第七届议会中规定了驱逐神职人员的权利反对政府的人他还能够操纵他的儿子Recceswinth在宝座上,引发了一个哥特贵族的叛乱,他与巴斯克人结盟,但遭到镇压。Reccesuinth(-)举行了另一个托莱多议会,该议会减少了叛国罪的刑期,并确认了议会选举国王的权力。

托莱多宗教会议

继Reccesuinth之后,旺巴(-)当选国王。他不得不应对塔拉戈西班牙的起义,因此,他感到有必要改革军队。他通过了一项法律,宣布一旦知道危险或面临严厉惩罚,所有公爵,伯爵和其他军事领导人以及主教都必须向王国求助。万巴最终在一场不流血的政变中被罢免。埃维格国王(-年)举行了进一步的教堂会议,并废除了旺巴以前的严厉法律,尽管他仍为军队做出了规定。埃维格的后裔埃吉卡成为国王。尽管托莱多主教发动了叛乱,但在年举行的第16届理事会谴责了主教的反抗。年的第17次议事会以阴谋为名,通过了针对犹太人的严厉法律,其中许多人被奴役,尤其是那些从基督教悔改归来的人。埃吉卡还抚养了儿子维蒂扎于年继承王位,我们对其统治一无所知,但他的儿子(阿奇拉和阿尔多与夺取托莱多的罗德里克国王之间很快就爆发了内战。但这时西哥特贵族还不知道,他们的末日即将到来。

五、穆斯林征服和再征服的土壤

这时,查士丁尼时代的辉煌早已经成为历史,阿拉伯人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大征服活动,在近东,罗马人永远的失去了埃及和叙利亚,阿非利加也随即被阿拉伯人的弯刀征服,现在整个北非都听命于大马士革的哈里发。即便是在让罗马人、汪达尔人头疼不已的柏柏尔人和摩尔人也最终接受了伊斯兰教信仰。现在穆斯林世界同天主教世界仅有一道海峡之隔。此一时期,穆斯林势力处于强盛的倭马亚(伍麦叶)王朝,穆斯林在北非的势力已经伸入到的黎波里(今利比亚首都)等地。穆阿维叶派由奥克巴·本·纳菲(欧格白·伊本·纳菲)指挥的一支远征军,一直深入到突尼斯。年,穆阿维叶任命奥克巴为北非总督,并给他增派1万骑兵。同年,奥克巴开始建筑凯鲁万城。这座城市后来成为征服马格里布的大本营和伊斯兰文化中心。年,穆斯林的一次陆海两军联合行动把拜占庭人从迦太基和其他城市赶出去,从而结束了他们在北非的统治。当地居民柏柏尔人在一位传奇式的女人卡希娜领导下进行抵抗,但终归失败。此后,柏柏尔人也皈依了伊斯兰教,并成为穆斯林进一步征服的有力支柱,有的还成了军队高级将领。年,穆萨·伊本·努赛尔被任命为北非总督。穆萨是《先知传记》作者伊本·易司哈格的孙子。他巩固了从埃及到大西洋的广大北非地区,并从柏柏尔人中大量招兵,扩充军队,增强军力,为征服隔海相望的西班牙做准备。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

公元7世纪的西哥特王国

7世纪末8世纪初,当生机勃勃的阿拉伯人到达北非时,处于封建化过程的西哥特王国却进入了阴谋与混乱的时代。西哥特的国王们没有采取世袭制而是由贵族选举产生,这导致了王位的争夺异常激烈,总共32位国王中有10位被篡权者杀死。在少数情况下,父亲的王位由儿子继承,但这往往引起内战。富裕的教会也经不起权力的诱惑,有时与贵族联手反对国王,农民也因为近似奴隶的地位而对现状不满。靠篡位上台的最后一个国王罗德里克与大贵族矛盾重重。阿拉伯伍麦叶王朝驻北非的埃米尔(即统治者)穆萨看到了西哥特王国内的混乱,年他派遣塔里克率摩尔人(北非土著柏柏尔人的后裔,7世纪被阿拉伯人征服后成为北非的穆斯林),渡过直布罗陀海峡,进攻西哥特王国。

塔里克

穆斯林第一个侦察队,于年7月,在欧洲大陆差不多最南端的一个小小的半岛上登陆,计有步兵四百人,骑兵一百人,全是柏柏尔人,队长泰利夫是穆萨·伊本·努赛尔的侍从。这个半岛,当代叫塔里法,就是因泰利夫而得名的,原来叫泰利夫岛(JazīratTarif)。公元年,穆萨派遣他的自由民柏柏尔人塔立格·伊本·齐雅德(塔里克·伊本·齐亚德),统率着由七千人(大部分是柏柏尔人)组成的大军,进攻西班牙。相传他渡海的船只是由一个半传奇式的人物,休达的伯爵朱利安供应的,在休达,海峡只有十三英里宽。后来,塔里克又得到人增援,兵力上升到1.2万人。

罗德里克的军队

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以2人迎战,7月19日两军在詹达湖岸边的巴尔白特河口(也译瓜达莱特河口)相遇,但国王的政敌加入了阿拉伯一方向国王进攻,而且其军队大部分是农奴,在战场上大量逃亡,一触即溃,国王本人也失踪了。穆萨后来之所以发动进一步进攻,是由于看到泰利夫取得成功,看到西哥特王国内部有纠纷,同时也是由于战利品的引诱,而不是由于存心征服。塔立格在一座峭壁前面登陆,那座峭壁后来被称为JabalTāriq(塔立格山),这是Gibraltar(直布罗陀)这个名称的由来,塔立格因此得以名垂青史。

瓜达莱特的位置

瓜达莱特战役

此战役后,阿拉伯人对西哥特的征服就似在旅游观光,仅仅半年的工夫,绝大部分的伊比利亚半岛就纳入了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只有少数地方进行了顽强抵抗。直至年,墨洛温王朝末期的宫相查理·马特率军于图尔战役中击退了阿拉伯人对法兰克的进攻,此后阿拉伯帝国的势力才止步于比利牛斯山脉。一些西哥特人的残余势力退入贫瘠荒凉的北部阿斯图里亚斯山区继续抵抗,由此开始了持续年的收复失地运动。

关联文章

《西洋古代军事战略》中世纪早期第六讲阿拉伯帝国的崛起与扩张(下)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xw/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