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末,在阿斯旺下游约20公里的库邦尼亚,又发现旧石器晚期遗址1处,旧石器未遗址6处,年代约在公元前和年之间(距今至年)。这里有人居住约至年,是渔民生活的环境,但发现了大麦粒和穗。这是尼罗河谷最早食用谷物大麦的证据。

由此而下,连接到上面说的另一处有大麦迹象的地点伊斯那,约有年的历程(距今-年)。这说明这一带居民食用大麦曾达年之久研究者认为库邦尼亚发现的大麦粒和穗有的近似于野生大凌,有的则和人工培植的大麦一样大小。这样就发生了一连串的向题。其一,在埃及,以库邦尼亚至伊斯那发现的大麦残迹为证,可能食物生产的最早阶段就在当时阳石器晚期了;其二,埃及自有其当地发生的农业了;

其三,如研究者所说的,照埃及发生食物生产的情况来看,农业的发生(即由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的转变),既不需环境压力,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地不起促进作用了。这样就不存在什么“革命”,既没有农业革命,也没有新石器时代革命了但是,努比亚和上埃及在旧石器末期出现的这种既有后来农具,又有禾本科被物大麦粒、穂残迹的迹象,事实上与西亚纳吐夫文化属同等情况,不过这是埃及尼罗河谷的,而不是西亚纳吐夫文化的,而且在年代上比之纳吐夫文化更早约年。

在努比亚和上埃及,当时居民还是过着以渔猎采集为主的生活,其兼食野生谷物,本是食物采集者发展到一定阶段可能有的现象。所谓强度采集,偶而有了种植也是在合理想象中正常可能的事,但当时还不能算是已进入食物生产为主的农业发生阶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亚纳吐夫文化(中石器或期外旧石器文化)之向食物生产阶段过渡,向农业文化前进,后来是完成了,达到农业发生时日了面努比亚、上埃及的卡当文化、库邦尼亚至伊斯那文化,虽与纳吐夫文化在某些程度上同是朝着过渡到农业发生方面前进,却没有达到目的地,到公元前年左右结束了。

后来当公元前年代发生的下埃及法尤姆新石器文化,是由西亚方面引进的,而不是由当地阳石器末期文化直接发展来的。这在下埃及开罗以南的赫尔旺,图拉都有细石器文化,近似巴勒斯坦的纳吐夫文化这一事实,也可以得到说明。

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表的一些著作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值得考虑,如云:“新近的发现表明,在公元前年至年之间,尼罗河谷丰富的植物动物,曾被一群又一群的猎人采集者所利用,他们或许也曾试图将某些当地禾草进行培植,将大哺乳动物变成家,但是,新石器时代充分发展的衣业,是同或则从东北(利凡特)方面,或则从西北(非洲)方面引进更高级的培植畜养方式一道发生的,此种引进,如果不是由侵入者集团带进来,便是当地土妻的中石器时代居民从外面输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xw/1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