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医院白癜风能治愈 http://m.39.net/pf/bdfyy/

本文来自:宏观亮语,作者:解运亮团队

核心观点

外部环境:通胀预期像年,政策预期像年。年与年、年有许多相似之处,全球经济都处于复苏阶段、全球贸易回暖、工业品价格上涨,等等。但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年全球有通胀预期,年没有通胀预期;年主要经济体有宽松延续预期,年则有货币政策正常化预期。

实体经济:与、都很像,像更多一点。年、年、年都是中国经济复苏向好的年份,相似点非常多。出口都不错,制造业都处于景气周期,全员劳动生产率都提高,企业盈利都向好。但至少有两点,年更像年:一是年中国出口份额可能继续提高,而年中国出口份额是下降的;二是今年以来市场始终保有较强通胀预期,而年国内是基本没有通胀预期的。

货币金融:与年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回归更像。年,在海外主要经济体维持宽松政策的同时,国内货币政策从反危机状态向常态水平回归,货币信贷增速明显回落,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到年底政策基调明确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年,美国处于加息周期,国内跟随美联储加息,政策利率随行就市上行,此外金融体系内部严厉去杠杆,房地产调控从严执行。总体看,疫情下的临时性政策退出,更像当年反危机政策退出。

风险因素:海外疫情持续恶化;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历史经验未必适用未来。

正文

一、前言:以史为鉴,年宏观环境更像哪一年?

在历史特殊时期,把握周期位置、预判宏观走势是市场永恒的诉求。年无疑是历史罕见的特殊年份,新冠疫情被世界公认为二战后的最大安全事件,其对世界经济的深度影响或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反危机状态下回归的年注定将不平凡。市场也因此好奇,年宏观环境更像哪一年?

神奇的年,与年、年均有多处相似。以史为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已经历两轮复苏,年全球经济从危机中复苏,年主要经济体同步复苏。年,全球经济逐步从疫情中恢复、市场预期趋于乐观,在周期位置上与前两轮复苏十分相似。本文将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纵观海外与国内,联通历史与未来,从外部环境、实体经济与货币金融三个角度总结不同周期的演化规律,帮助投资者正确理解当前宏观环境,更好地识别机遇。

二、外部环境:通胀预期像年,政策预期像年

2.1当前海外宏观环境特征

全球主要经济体呈现复苏态势,海外需求趋于旺盛。疫情以来主要经济体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经济体正快速从冲击中恢复。年一季度,美国GDP增速转正为0.41%,日本经济困于内需疲软表现低迷、增速较去年末下行。宽松的全球流动性环境下,海外需求趋于旺盛,年3月美国制造业PMI为64.70,创下年12月以来新高,4月触顶回落,但仍维持在60.70的高景气度。4月欧元区制造业PMI为62.90,创下年6月以来的峰值,5月数据几乎持平。出口成为当前日本经济复苏的一大推动力,今年以来制造业PMI持续上行,4月值为53.60,制造商信心得到强化。

美国生产端稳步恢复但仍慢于需求复苏。海外经济复苏仍存在明显的供需缺口,主要原因在于境外疫情反复不定,供给端仍存制约因素,因此全球经济的需求复苏进度要阶段性快于供给恢复。以美国为例,4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的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为-0.37%,生产端仍然紧张,但已呈现出稳步恢复态势。展望下一阶段的供需变化,美国大部分财政刺激资金已在3月份集中发放,各州纷纷宣布调整救济补贴政策,其中大多数州将从6月开始停止疫情期间的失业援助计划。预计美国需求端的快速修复将趋于缓和,供给端是下一阶段经济复苏的主导因素。

当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年原油、铜价均受疫情影响跌入底部,随生产恢复开启了新一轮上涨。本轮大宗商品涨价的宏观因素在于全球经济复苏下供需仍不平衡,同时疫情期间主要经济体为应对疫情危机,采取了大规模刺激举措,市场流动性极度宽松。5月中下旬大宗商品价格有所调整,但在全球通胀预期持续升温的背景下,预计大宗商品价格仍将高位运行。我国是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受此影响,近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均重点提及大宗商品涨价问题,强调保供稳价,打击囤积抬价行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有利于合理引导市场预期。

2.2与、的相似之处

相似之处1:全球经济都处于复苏阶段。

:金融危机后复苏,OECD综合领先指标从99.76升至.74,全球制造业PMI中枢达55.2%。年全球经济复苏表现出轮番交替和波动较大的特征,全球制造业PMI读数曾出现较大幅度调整。“量化宽松”是年美国经济的关键词,前三季度经济复苏放缓,9月份进入“政策真空期”,企业生产积极性下行,当月PMI低于预期。11月美联储制定二次QE,四季度经济复苏加速。欧元区经济的关键词为“欧债危机”,主权债务问题于年初爆发,5月份欧盟采取刺激政策,二季度欧洲经济超预期反弹,随后增速放缓,9月份欧元区制造业PMI达到8个月来最低。日本制造业PMI也在9月份降至荣枯线以下,原因在于彼时日元兑美元大幅升值,企业出口订单和产出增速放缓。年全球经济在危机后复苏,市场所忧虑的“二次探底”风险最终消除。

:主要经济体同步复苏,OECD综合领先指标从.08升至.70,全球制造业PMI中枢达53.2%。上半年发达地区经济呈现“欧强美弱”的特征,缘于美国复苏步伐先于欧洲,美联储政策收紧迎上欧洲货币政策宽松延续。下半年美国经济持续温和复苏,10月ISM非制造业PMI升至60.1,Markit制造业PMI达到年内次高水平。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复苏加快,德国、法国、意大利等主要成员国GDP增速均创下金融危机以来最高,相应地,欧元区制造业PMI同样在10月上行至年以来顶点。相比之下年日本经济复苏弱于欧美,GDP增速仍处于年以来较低水平,增长缓慢。年中国经济运行平稳、好于预期,全球主要经济体同步复苏。

:新冠疫情后复苏,1-4月OECD综合领先指标从99.69升至.26,全球制造业PMI景气向好。年复苏顶点过后,各国经济增长出现不同程度放缓。年大部分国家进入低增长状态,其中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和南非等发展中经济体实际GDP增速不足1%,两年间OECD综合领先指标从.7高位降至99.3附近。年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各国政府采取刺激措施应对,下半年全球经济再次进入复苏轨道。进入年,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逐渐弱化,我国疫情防控领先经济复苏领先全球。美国财政刺激计划的外溢效应明显,发达经济体加速修复。日本疫情仍存较大不确定性,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疫情明显反弹,本轮复苏将滞后于中国和欧美国家。

相似之处2:全球贸易都处于上行周期。

:全球贸易从深度负增长中急剧反弹,当年全球出口增速达20%以上,中国达30%以上。年全球贸易在金融危机的震荡影响下深度负增长,年经济复苏,全球出口增速急剧反弹。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美国贸易赤字及债务问题仍较严重,欧元区受主权债务危机拖累、尤其在下半年复苏乏力,日本则受到全球需求增长放缓和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出口及贸易顺差增幅持续下滑。剔除低基数影响看两年平均增速,年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有所修复,但不及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国对外贸易在年快速修复,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1.3%,领跑全球。

:全球贸易和投资走出低谷,当年全球出口增速达10%以上,中国为7.9%。年的复苏过后,全球贸易降温并进入下行轨道,于年再次陷入低谷。随后的两年时间,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速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尤其进入到年,美国经济形势表现强劲,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加快,日本经济复苏势头转好,进一步拉动全球贸易上行。年部分新兴市场经济体面临调整与转型压力,印度主要受到税收改革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后回升,南非则困于国内政治不确定与严重旱情,财政疲弱、债务问题凸显。相反地,俄罗斯和巴西受到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影响,出口表现良好。年中国出口较快增长,尤其对“一带一路”部分沿线国家出口保持增长,但在这一轮复苏中暂时落后全球和主要制成品出口国。

:UNCTAD数据显示年全球出口萎缩7.5%,WTO预测年全球出口增速为8%,市场主流预期中国出口增速达两位数以上。年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年全球贸易开始显露疲态,年在疫情打击下国际贸易和投资显著萎缩,UNCTAD数据显示全球出口同比减少7.53%,主要制成品出口国同比减少0.89%。相较之下,我国率先控制疫情、复工复产并实现经济正增长,出口动能强劲,年同比正增3.67%。在WTO最新预测中,年全球出口增速将反弹至8%,而市场主流预期中国出口增速将达两位数以上,有望进一步发挥外贸优势。

2.3与、的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1:年全球有通胀预期,年没有通胀预期。

:危机后超宽松引发通胀预期。年4月美国通胀预期达2.6%,年7月OECDPPI同比达7.2%。年美国经济复苏前景并不明朗,通胀率低位徘徊,年CPI同比上涨1.5%为两年最低值。进入年一季度,在西亚和北非政局动荡、极端天气和日本地震等重大突发性事件影响下,国际原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受此影响美国3月份CPI同比大涨2.7%,4月通胀预期随之升至2.6%。欧元区在年为应对主权债务危机大力刺激经济,12月欧元区HICP同比上涨2.2%,首次突破欧央行2%的通胀目标区间。年初欧元区通胀预期已较高,欧央行发声“必须严密监控欧元区通胀压力”,但大宗商品涨价进一步加剧通胀,3月份HICP同比上行至2.7%。相反地,日本在年主要面临通缩压力,彼时日本核心CPI仍处长期下行轨道。

:全球没有通胀预期。实际上,当时市场讨论的是全球较高增长和较低通胀之谜。年的这一轮复苏中,发达经济体、新兴市场与发展中经济体均实现了较高增长,GDP增速较年提升。但大部分经济体通胀都处在较低水平,发达经济体年通胀率为1.7%,低于政策目标,而新兴市场经济体总体通胀率为4.1%,甚至低于年。因此,年全球不仅没有通胀预期,实际上当时市场讨论的是“菲利普斯曲线失灵”之谜,即全球较高增长与较低通胀的背离。从美国通胀与失业率数据可看出,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PCE同比与失业率曾同步下行。

:全球有通胀预期,类似年。截至年5月美国通胀预期达2.5%,截至3月OECDPPI同比达6.2%。年全球经济回暖拉动大宗商品和原材料需求走高,加上宽松的流动性环境,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叠加年的低基数效应,当前的全球通胀指标高企,今年初美债收益率飙升曾被市场热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xw/1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