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一财经研究院、秦朔朋友圈和领教商学堂共同组成的全球化企业调研本期走进国内医疗器械龙头企业——迈瑞医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迈瑞医疗作为后来者是如何分享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这块蛋糕的。

血氧饱和度(SpO2)是临床医疗上重要的基础数据之一,氧合对血红蛋白颜色的影响被发现于年,在年由GlenMillikan实用化。年,由青柳卓雄发明了脉冲血氧仪。年,中国拥有了第一台自主研发的血氧饱和度监护仪,是由中国的民营企业迈瑞公司自研推出的产品。当时国内医疗器械刚刚起步,研发能力与技术水平不足,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的经营模式以国外品牌的代理为主。迈瑞当时是一家刚成立仅一年的新公司,把战略发展侧重点放在自主研发与技术开发上,回过头来看可以说是远见,但在当时应该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回顾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早期大多数都是“一穷二白”。“蚍蜉撼大树”这句话多指自不量力,但是也正是这种踮起脚尖追求卓越,“自不量力”的精神,使一大批中国民营企业多年后成长为大树。

如今,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在资本市场加速布局,AI等新技术也被应用于医疗器械领域。像迈瑞这样从公司成立初期就搞自主研发的医疗器械企业,已成为行业的领军者,在国际上打响了自己的品牌。

我国在医疗器械产品进出口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等性:出口医疗器械仍以中低端产品为主,而进口医疗器械则仍然以高端产品为主。仅从血氧饱和度监护仪的发展史来看,从投入使用到中国自主研发,前后间隔了50年,也就是说,我国起步晚了50年。虽然近年来结构逐渐改善,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不断提升,医用耗材产品的性价比增幅显著,但想在已经被国际上成熟医疗科技覆盖的全球市场中撕开一条口子并非易事。

从全球区域来看,医疗器械市场集中度高。根据第三方网站QMED年度全球医疗器械公司排名的数据,前十的公司市场占有率维持在40%左右,跨国企业占据主要市场。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龙头美敦力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7亿美元,而迈瑞年营收换算成美元计约31.6亿美元,与全球巨头仍不在同一量级。

图1年度全球排名前10医疗器械公司与迈瑞公司营收对比

来源:Qmed,迈瑞公司年报,第一财经研究院

尽管如此,中国市场的潜力还是被不少海外调研机构认可。有些机构把迈瑞认定为病人监护设备市场的前5名,从迈瑞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实现全球化的整个过程。

1、市场的后来者如何赶超?细节处创新增强实力

从年研发中国第一台血氧饱和度监护仪开始,到年亚洲第一台具备全电子流量计的高端麻醉机,再到年全球第一台大屏幕可旋转的智能监护仪和年全球第一台实时可视化无创定量肝超仪,迈瑞坚持自主研发,从奋力追赶到创新赶超,实现着跨越式地发展进程。中国的医疗科技也在二十多年的时光里在某些领域追平了与国际先进技术将近50年的差距,并实现了领先。

迈瑞国际客户与项目部总经理尹伦涛说:“我们在医疗科技这个行业里并不是弯道超车,只是渠道上升。大家(全球竞争对手)都在这里,我们可以超过去。”

图2迈瑞医疗工厂

来源:公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ls/1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