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外来的和尚也难念经铃木退出,
医院订阅哦 继从昌河铃木撤资后,铃木又与长安汽车中断长达25年的联姻,这意味着具有“小车之王”称号的铃木汽车已正式退出中国市场。 对于上述情况,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车市从爆发式增长进入到平缓状态,市场的淘汰和分化已经初现端倪。 昔日“小车之王”由盛转衰日前,长安汽车发布公告称,长安汽车与铃木正式达成协议,长安汽车以1元现金收购日本铃木及铃木中国分别持有的长安铃木40%和10%的股权,收购完成后,长安汽车将成为长安铃木%控股股东。 今年6月15日,铃木在华的另一家合资伙伴昌河汽车也对外宣布,铃木已将所持有的昌河铃木全部股权转让给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昌河铃木退出历史舞台。 铃木是最早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的外资品牌之一,奥拓、雨燕等拥有优异性价比的小型车曾成就长安铃木的辉煌。以奥拓为例,国产奥拓于年上市,当时7万元的售价是大众桑塔纳价格的一半,用户还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购车模式,这让奥拓迅速走向了大众市场,也因而成为最畅销的合资品牌车型。后来,昌河铃木推出的北斗星,也是沿用类似的发展思路得以迅速成为“一代神车”。 铃木自年左右达到销量巅峰之后,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开始大幅下滑,在中国市场日渐边缘。即便是最好卖的维特拉,年的销量也只有2.8万辆左右,这个数字相当于其他品牌一款爆款车的月均销量。 昌河铃木的表现更不乐观,年,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包括北斗星在内的昌河铃木车型已计入昌河品牌,即便如此,昌河年销量也仅有3.1万辆。而在上世纪90年代,北斗星销量曾占据细分市场第一。 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经济小型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从年的35%下降到年的6.7%,而铃木汽车主打的车型都是小型轿车,其受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销量不断下降。除了早期品牌定位造成问题外,铃木在中国发展节节败退还在于其推出产品的步伐较为缓慢。 跨国品牌在华碰壁早有先例事实上,在中国市场碰壁的外国车企早有先例。 年3月28日,通用旗下进口品牌欧宝宣布:“出于欧宝总部的战略考虑,欧宝决定逐步缩减其在华经销商网络并于年1月之前停止在中国的销售。” 年,欧宝通过进口渠道正式进入中国。虽然进入中国市场时间较早,但欧宝多年来引入中国市场的车型少之又少,长期以来一直靠一款SUV安德拉支撑其九成的市场销量。另外一些车型如英速亚、赛飞利、麦瑞纳以及雅特GTC等几乎无人问津。年,欧宝先后投放了4款新车型以提振中国市场的销量,但这些产品仍然无法笼络中国消费者,经历了最后一搏,欧宝只得做出品牌撤退的决定。 与之相比,“两进两出”中国市场的大众旗下子品牌西雅特可谓“心有不甘”。早在年代,南汽就以万美元的价格买进西雅特当家车型伊比飒(Ibiza),随后跟波导合作制造了首款车型——英格尔,但因为销量极差,这款车并没有在市场上激起“水花”。 年,大众以进口的方式将西雅特带入中国,先期投放的车型是伊比飒和Leon。由于西雅特在国内的品牌影响力有限,加上Leon和Ibiza的售价相比同平台的高尔夫和POLO价格高出太多,因此,这两款车也并未获得市场的认可。年,销量惨淡的西雅特再度退出中国市场。 此外,菲亚特在华的命运同样让人唏嘘。今年6月1日,在FCA“资本市场日”,集团首席执行官塞尔吉奥马尔乔内透露,FCA正考虑未来几年停止在北美和中国销售菲亚特汽车。 年,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完成销量22.23万辆,其中菲亚特品牌销量仅仅为辆。低迷的销量数据,边缘的定位,让希望在中国“二次复兴”的菲亚特品牌败兴而归。从年初次进入中国,意大利人花了11年,但依旧还是找不准在中国的市场定位。 记者观察: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过去20多年,是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和高速发展的阶段,基本上所有的品牌都可以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但随着中国车市从爆发式增长进入到平缓状态,市场的淘汰和分化已经初现端倪。 车企要在中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首先,必须有对中国市场多样化属性的了解和把握;其次,相应市场多元化所具备的本土化能力和水平;第三,在车型更新换代上要迅速和主动。 此前两度折戟的西雅特,计划在~年再度进入中国市场,与此前不同的是,鉴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此次西雅特将专注于电动车方面,希望在这一市场进行分羹。虽然西雅特再次入华,在战略上似乎更加清晰,但前景如何还有待时间验证。 图片源自网络及媒体报道 文:C君 编辑:Slash-Bismarch 信息时报新媒体部、汽车周刊联合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js/4551.html
- 上一篇文章: 连发5条紧急召回涉及尚酷高尔夫等多种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