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戏剧节唱响海丝情人民日报
《爱的家园》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国际化戏剧,讲海丝故事《爱的家园》是一部十分“国际化”的音乐剧——演员海选、剧本创作、歌舞编排、服装舞美、道具灯光设计等,全都由英国戏剧协会的专家团队负责打造。制片人伊恩·凯勒格伦是英国戏剧协会首席执行官,曾导演过80多部作品;编剧大卫·肖泊兰曾执导20多部戏剧,并在英国各大戏剧专业高校、戏剧节从事戏剧表演相关指导;全剧的词、曲作者卡勒姆·休斯精通各种乐器,既是音乐创作人也参与演出……剧中讲述的,是与海丝有关的中国故事。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始发港的福清,是全国著名侨乡,海外华人华侨已达多万人。新时期,很多福清乡亲漂洋过海闯世界,形成新一代华侨群体。他们在地球的另一端打拼,子女留在福清念书,被称为“华侨留守儿童”。《爱的家园》就是以“华侨留守儿童”为主角的故事,全剧87名学生演员中,有不少人就是“华侨留守儿童”。他们的“本色演出”,更吸引观众走进这一群体。虽然故事很接地气,但音乐剧毕竟属于专业领域,更何况要采用国际化的表达方式,困难重重。小演员们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却要演唱9首原创英文歌曲;中国孩子普遍没有接触过戏剧,舞台基础薄弱,而英国戏剧专家却始终抱着精益求精的严格态度,即使在带妆彩排时仍然根据舞台情况作修改……从去年9月开始筹备到今年4月底首演,《爱的家园》足足打磨了8个月。“这是一场全新的音乐剧,为没有表演经验的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很高兴能作为演出的总导演,向大家推荐这部成功的作品。”尽管舞台上的主角是一群学生,制片人伊恩·凯勒格伦对这部作品依旧自豪。创作英文歌,唱出坊巷美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福州,从汉代便已开展海外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参与创造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因此,在《爱的家园》中,福州历史文化成为重要题材。“三坊七巷是人们的骄傲,三坊七巷有人们的真心;你遇到的所有人,不管在繁华的大街上,每一个角落、山丘及山谷,都能在三坊七巷找到自己前进的路……”当小演员们用英语唱出这些对家乡的赞美时,观众席上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爱的家园》英国创作团队专门为福州三坊七巷写的一首英文歌曲。北师大福清附属学校戏剧社的负责老师林兵介绍说,为了感受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英国作曲家先后三次到三坊七巷寻找灵感,每次都待上一整天,一步一脚丈量街头巷尾的一砖一石,再以外国人的视角表达对三坊七巷的理解和爱。而在整部音乐剧中,福州文化元素还远不止三坊七巷。福州油纸伞舞蹈、福州话歌曲、从福州出发的航海商人……观众的视角,通过主人公穿越回到古代福州,开启历史探索之旅。舞台上模拟了古代福州的诸多场景,让人看起来既亲切又通俗。这种中西交融的文化表达方式,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爱的家园》首演面向社会开放直播,虽然只是一部校园音乐剧,却积累了很强的人气,约20.4万人观看了直播,网友们点亮屏幕上的一个个大拇指,为孩子们加油。期待走出去,播撒海丝情儿童国际戏剧节期间,《爱的家园》首演后还为师生们连续公演了3天。这部耗费多名中外师生8个月心血的海丝剧作,今后将向何处去?据介绍,上一届戏剧节举办时,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曾创作中英文音乐剧《丝路永恒》。《丝》剧在北京世纪剧院和天津“一带一路”国际港口城市研讨会上演出时广受好评,后来又前往西班牙巡演,先后登上了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音乐宫、马德里孔子学院等大舞台,以多场精彩演出向西班牙民众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千年文化,受到了当地观众的好评。“《爱的家园》同样具备走出国门、到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巡演的实力。”北师大福清附属学校负责人介绍说,这支87人的表演团队是从0多名报名者中精心遴选的,目前已具备在不同舞台演出的能力,英国创作团队也在表演中不断完善作品,进一步提升了戏剧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拥有广泛分布的福清华侨群体,他们对剧中展现的‘华侨留守儿童’现象有着切身感受,能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所以,我们期待这些演员、这部剧作能够走向海外,向世界唱响海丝文化。”这位负责人说。(来源:福建日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js/11694.html
- 上一篇文章: 梅西三岔口,该向哪里走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