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莺莺米芾的祖上都是粟特人从虞弘墓看中
哈尔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kyy/131224/4315794.html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在《元白诗笺征稿》一书中,推测《西厢记》的女主角崔莺莺是一个粟特移民的“酒家胡”女子,他参照胡姓、胡名和胡俗考证,崔莺莺对应的粟特原名可能是曹九九。 ▲中新网资料图 无独有偶,宋朝大名鼎鼎的书法家米芾,也被一些学者认为其祖上是粟特人,因为诸如米、安、康等都是胡人的姓,中原传统里没有米姓。 粟特人,中国史籍习称“昭武九姓”,原本居住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他们活跃于丝绸之路最发达的汉唐时期,为促进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穿梭于丝路上的粟特人,有不少定居中原,最后融入中华大地。从考古发现的墓葬、墓志铭和壁画等,人们能追寻到他们的足迹。日前,“道中华”记者专访了山西考古研究所考古学家张庆捷先生,他主要从被认为是“学界的一次地震”的虞弘墓的考古发现入手,带我们从一个粟特人个体来了解定居中原的粟特人是怎样融入中华大地的。 记者:陈寅恪先生推测崔莺莺是粟特女子,而《西厢记》的故事发生地,据您考证,正处在粟特人活跃的地带? 张庆捷:唐代《西厢记》故事发生在山西永济市。这里的唐代黄河蒲津渡遗址,有4组铁牛与铁人让人印象深刻,其中有的铁人身穿翻领衣服,而这种式样的衣服只在北朝和隋唐胡人俑身上见过,这是比较典型的粟特人的衣服。 究其原因,就是当时的黄河中路并州(今山西全境和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居住着很多粟特人,至少是流动人口众多,所以在黄河大渡口上采用艺术形式铸造出这样多民族的形象。 粟特人善于经商,史载康国粟特“善商贾,好利,丈夫年二十去旁国,利所在无不至”,因此丝路上形成了很多粟特人聚落。山西与丝绸之路的联系由来已久,在平朔汉墓和广灵汉墓中,都出土过胡人俑。据碑志和文献资料记载,北朝以降,山西平城(今大同)、晋阳(今太原)作为丝绸之路东段的重要城市,定居着很多粟特人,而太原虞弘墓的发现就是最有力的证据,为研究丝路的发展提供了十分珍贵的依据。 ▲虞弘墓出土现场。 记者:年,虞弘墓的发掘为何被认为是“学界的一次地震”?您全程参与了虞弘墓的发掘工作,请您介绍其中的一些重大发现,以及虞弘墓的发掘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历史和考古价值? 张庆捷:北大著名考古学教授齐东方先生将虞弘墓的发现称为“学界的一次地震”,认为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发现。 年美国艺术史家斯塔格里亚写下《北齐阙龛中的中亚人》的文章,讲述了中国河南安阳出土的一个石棺床上出现的中亚粟特人形象,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90年代,日本的博物馆收藏的一个石棺上面的画像表现了粟特文化和袄教内容,再次引起学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js/10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地处热带的暹罗,农业生产是如何组织和进行
- 下一篇文章: 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是如何计算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