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氧沙林液 http://pf.39.net/bdfyy/zjdy/140220/4341460.html

(PS:以下记载的是中国历代医术中出现过的验方和偏方,虽然说是医书、说是茶疗,但是对疾病等的认知可能与现代医学还有差距,所以建议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学习,和选择性的保健使用,如有病痛,还请及时就医,尤其在这特殊时期。)

中国茶疗

中国茶疗:以茶为主、辅原料,加入适量中草药配置成茶方用来防治疾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人们始知茶有解毒作用,可以用来防治疾病。汉末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茶治浓血甚效。”东汉华佗谓茶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魏时吴普用茶治疗厌食、胃痛等。南朝齐梁陶景弘《名医别录》:“苦茶轻身换骨。”秦汉南北朝时以茶疗疾的方法已基本形成,为茶疗初始阶段。唐宋时,茶疗应用范围和方法扩大。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治卒头痛如破,中冷又非中风,是痛是膈中疾厥气上冲所致,名为厥头痛,吐之即差。单煮茗作饮二三升许,适冷暖饮二升,须臾即吐。”唐代苏敬等《新修本草》:“(茶)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主下气,消宿食。”唐代陆羽《茶经》引《孺子方》:“(茶)疗小儿无故惊厥。”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茶)湿热毒下痢。”宋代陈承《重广补注神农本草》:“茶治伤暑合醒,治泻痢甚效。”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以及由宋代朝廷组织名家编著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普济方》等,都有茶疗专篇。此时,茶疗从单方发展为单、复方并用。服用方法,从单一煮饮发展成外敷、和醋、丸剂、调服等多种方法。明清时,茶疗盛行,大量有效的茶疗方被推开,至今仍习用的有午时茶、枸杞茶、天中茶、八仙茶、川芎调散茶、莲花峰茶、五虎茶、珍珠茶等。茶疗应用范围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骨伤科、皮肤科,以及养生保健等。茶疗应用方法发展有饮服、调服、和服、顿服、噙服、含漱、滴入、调敷、贴敷、擦、搽、涂、熏,茶疗剂型由原先汤剂、丸剂,发展为汤剂、丸剂、散剂、冲剂、代饮茶等多种。元代忽思慧《饮膳正要》、孙允贤《医方集成》、沙图穆苏《瑞竹堂经验方》和明代喻嘉言《医方论集》、陈仕贤《经验良方》、李时珍《本草纲目》,以及清代沈金鳌《沈氏尊生书》、费伯雄《食鉴本草》、鲍相璈《验方新编》、吴谦《医宗金鉴》等医籍,都有茶疗记载。近代,茶叶营养成分不断发现,茶叶保健作用不断被临床验证。茶疗剂型改进,袋泡茶、冲泡剂、口服液、片剂逐渐取代传统饮法。茶疗与药疗有协同作用,它有助于发挥和加强药物疗效,有利于药物的溶解;能增加药物香气,调和药味。饮服方便,适应面广,是祖国医学中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20世纪90年代,茶疗开始用于一些疑难病和危急病症,并开始走向世界。

内服茶疗:将茶疗方煎汤或冲泡后饮服,或将茶疗方研末制成散剂、丸剂、片剂等,用茶汤或温开水送服的方法。是茶疗的主要服法,适用于内科病症及养生保健。

茶外敷疗法:将茶叶或茶方中诸药研末(或用茶汁、蜂蜜、甘草汤调和),外敷、涂、搽于患处的茶疗方法。一般用于外科、皮肤科疾病,诸如湿疹、毒疮、疔疖、溃疡等。

茶丸剂:将茶叶或茶方中诸味研制细末,拌匀,以炼蜜或面粉糊、浓茶汁等黏合为丸。一般约为梧桐子、芡实子、绿豆大小。凡茶方中有攻泻峻猛之品,如硫磺、大方等,常以丸剂服用。

茶汤剂:茶叶或茶方诸药加水煎汤后服用,或以沸水冲泡后服用。旨在治病疗疾、养生保健。

茶散剂:将茶叶或茶方中各味研制成末,拌匀后应用的茶剂。

茶单方:以单味茶叶制成的汤剂、散剂、丸剂等,以内服或外用的方式来治疗疾病,养生保健。

茶复方:以茶叶为主品或辅品,配伍适当的中草药,制成复方茶剂,用于防病疗疾、养生保健。复方类型的茶疗方是茶疗的主流,尤其保健作用和治病的功效较单方全面和广泛,占茶疗方的85%以上。

药茶:用于治疗疾病的茶剂。由数味中草药与茶叶配(或不用茶叶)方,共碾制成粗末,或酌加黏合剂,制成块状,以沸水冲泡或煎汤,取其汁代茶服用。

茶调服:茶叶以沸水冲泡或加水煎汤,取茶汁调和其他药末服下。

茶噙服:将茶汤先噙在口腔内,然后慢慢咽下或吐出。

茶汤送药:将茶叶加水煎汤或以沸水冲泡数分钟后,取汤汁候温送服药物。以茶汤送药,在汉至清数代沿用。一般常将中草药制成散剂、丸剂,以茶汤送服。

内科茶疗方

感冒头痛茶疗方

川芎茶:单方一种。取川芎3克研细末,与6克茶共放杯内,以沸水冲泡5-10分钟,或煮沸5分钟即成。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川芎性温味辛,是治头痛之常用中药。与茶叶配用,可祛风散热、理气活血、止痛。适用于感冒头痛或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等。

万应茶:一种中成药。取茶叶、大黄、木香、豆蔻、陈皮、檀香、厚朴、藿香、薄荷、木瓜、枳壳、紫苏叶、香薷、羌活、前胡、泽泻、白术、明党参、肉桂、丁香、山楂、肉豆蔻、小茴香、茯苓、砂仁、槟榔、甘草、白扁豆、桔梗、猪苓、香附、白芷、姜半夏和苍术各适量。将各药干燥,研成细末,加适量黏合剂,用模具制成方块,干燥即成,每小块重3克。也可将上述药末拌匀,用滤泡纸分装,每小包3克。每日3次,每次3克,沸水冲泡,候温饮服。茶与多味中药相配,可疏风解表、健脾和胃、祛痰利湿。适用于感冒及食积腹痛、吐泻、腹胀满、痢疾等症。孕妇慎用。

千金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甘草、苍术和玉叶金花各克,厚朴(制)80克、香薷、香附、羌活、陈皮(制)、贯众、柴胡、紫苏、半夏(制)、川芎、枳壳、桔梗和广藿香各50克,石菖蒲和薄荷各20克,共混合,研为黄褐色粗粉,每包12克,1次1包,水煎煮沸,每日1-2次,儿童减半,代茶饮之。主治四季伤风感冒、中暑发热、腹胀、身酸痛、呕吐泄泻等症。

中天茶:一种古验方。源出《拔萃良方》。取红茶克,制川朴、制半夏、杏仁(去皮)、炒莱菔子和陈皮各90克,荆芥、槟榔、香薷、干姜、炒车前子、羌活、薄荷、炒枳实、柴胡、大腹皮、炒青皮、炒白芥子、猪苓、防风、前胡、炒白芍、独活、炒黑苏子、土藿香、桔梗、藁本、木通、紫苏、泽泻、炒茅术和炒白术各60克,炒麦芽、炒六曲、炒山楂和茯苓各克,白芷、甘草、炒草果仁、秦艽和川芎各30克,除大腹皮外,其余各药晒干,共研粗末;将大腹皮煎汁,过滤去渣,取汁拌入药粉内,晒或烘干,用模具制成干重9克的方块,或用滤泡纸包装,每袋9克。每日2次,每次1块或1袋,以沸水冲泡或用布袋包煎,沸5分钟即成。温服。可疏散风寒、健脾和胃,运用于四时感冒,症见四肢酸楚、寒热、头痛、胸闷呕恶、腹痛泄泻等。

午时茶:中成药的一种。中国传统茶疗。取红茶00克,苍术、陈皮、柴胡、连翘、白芷、枳实、山楂肉、羌活、前胡、防风、藿香、甘草、神曲和川芎各克,厚朴、桔梗、麦芽和苏叶各克,生姜克,面粉克,先将生姜刨丝,捣汁,备用;其余各药除应炒外,均生晒,研成粗末;再将姜汁、面粉拌浆和药末为块状,用模具或刀切成每块干重15克的方块药。每日3次,每次1-2块,开水冲泡,趁热顿服。可疏风解表、芳香化湿、和胃消食。适用于风寒感冒、寒热、吐泻、食滞等症。

五神茶:一种茶偏方。取荆芥、苏叶和生姜各10克、茶叶6克、加水-毫升,以文火煎沸10-15分钟,取汁,加入红糖30克融化后即成。每日1剂,分上、下午温服。荆芥、苏叶、生姜均为中医治疗风寒感冒之常用药,与茶叶配制,可发散风寒、祛风止痛。适用于风寒感冒,畏寒,身痛,无汗等症。

四时感冒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野牡丹、鬼针草、仙鹤草、香薷、叶花生、陈皮、截叶铁扫帚、南五味子藤、牡荆叶、薄荷、防己、青蒿、玉叶金花、铁苋菜、马鞭草、高粱酒各适量混合,每次15克,以水煎煮,取汁。每日1-2次。主治感冒、中暑、吐泻、痢疾、腹胀等症、

将军茶:一种古验方。出自《本草纲目》。取大黄适量,用黄酒炒3次,研成细末,干燥后,瓷罐内封贮备用。服用时取大黄末3-5克,用茶叶3克,沸水冲泡,候温送服大黄末。每日1-2次。大黄性寒味苦,可泻热毒,破积滞,荡涤肠胃。与茶叶配制,有清热平厥,泻火止痛之功效。适用于热厥头痛。

银花山楂茶:一种茶疗验方。取银花30克,山楂和茶叶各10克,共放砂锅内,加水,置旺火上烧沸,经3-5分钟,将药液注入小瓷盆内,再加水煎熬一次,滤出药液,将两次药液合并,放入蜂蜜克,搅匀即成。不拘时温服。可清热解毒、散风止痛、消食。主治风热感冒、发烧头痛、口渴等症、

葱豉茶:一种茶疗验方。出自《太平圣惠方》。取葱白3根,淡豆豉15克,荆芥0.3克,薄荷3克,栀子4.5克,生石膏30克,将葱白去须,石膏捣碎,诸药共加水-毫升同煎,去渣、取汁。取紫笋茶(绿茶)末10克入汁,再煎5分钟,分两次温服,每日1剂。主治外感风寒、高热头痛、肢节酸痛等症。

解暑清热茶疗方

防暑茶:一种茶疗偏方。取茶叶9克,甘菊花15克,藿香和生甘草各10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主治中暑,可做盛夏季节防暑饮料。

苦瓜茶:一种茶疗方。取鲜苦瓜1个,将瓜截断去瓤,置适量茶叶于瓜中,再接合,悬挂通风处阴干,干后取下,连同茶叶切碎混匀,用水煎或开水冲泡闷半小时后,代茶饮。每次6-10克。主治中暑发热。

姜盐茶:一种茶疗偏方。取鲜生姜2片,食盐4.5克,绿茶6克,三味共加水适量,煎沸5-10分钟即成。每日1-2剂,不拘时频频饮之。可清热润燥、生津止渴。适于口渴多饮、烦躁、尿多(糖尿病)等症。

荔枝茶:一种茶疗偏方。取荔枝、核桃仁、大枣肉各6个,陈茶叶、椿根白皮各9克,五味共加水适量,煎沸至一半汁,去渣用汤。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饮服。荔枝等与茶叶配用,可清热养阴、凉血止血。主治非痔疮性的大便下血。

藿香佩兰茶:一种茶疗方。取茶6克,藿香9克,佩兰9克,以沸水冲泡,代茶饮。可解暑、止吐泻。

益肝解毒茶疗方

李子茶:一种茶疗验方。取鲜李子-克,剖开后置锅内,加水毫升,煮沸3分钟,再加入绿茶叶2克,蜂蜜25克,沸后起锅取汁即成。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服用。李子味甘酸,性凉,与绿茶配用,可清热利湿、益肝散结。

芝麻茶:一种古疗方。出自《醒园录》。取黑芝麻6克,炒香,与茶叶3克一起加适量水煎煮,沸5-10分钟即成。每日1-2剂,温饮并食芝麻与茶叶。黑芝麻性味甘平,与茶叶配用,有滋补肝肾、养血润肺之功效。适用于肝肾亏虚、皮肤粗糙、毛发枯黄或早白、耳鸣等。

板蓝大青茶:一种茶疗方。取板蓝根和大青叶各30克,茶叶15克,共加水煎煮取汁,日服2次,连服2周。可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治肝红茶:一种茶疗验方。取红茶10-15克、葡萄糖50克、白砂糖克,用沸水-0毫升冲泡,候适度时即可服用。每日1剂,上午服完。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服二个疗程。儿童用量各减半。可益肝、利湿、解毒。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理胃消食茶疗方

干姜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60克,干姜30克,共研和。每服3克,开水冲泡,每日2-4次,代茶徐饮。主治胃痛、腹泻。

六合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藿香。杏仁、宣木瓜和苍术各45克,川朴和党参各30克,半夏、赤苓和白扁豆各60克,砂仁和甘草各15克,茶叶克,各药去杂质,杏仁去皮尖,苍术先炒,共研粗末,拌匀,备用。每日2次,每次9克,加生姜和大枣煎汤,饮服。或用沸水冲泡药末饮服。诸味配用,合合健脾、补虚、理气、疏郁、利湿、化痰于一方,故名六合茶。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脾虚泄泻等症。

化食茶:一种茶疗偏方。取红茶和白砂糖各克,将红茶加水煎煮,沸20分钟取煎汁依次,加水再煮,共取汁四次。合和4次煎汁,以小火煮浓缩,至煎液较浓时,加白砂糖,调匀。在煎熬至用铲挑起时呈丝状而不黏手时,熄火,趁热倒在表面涂抹过食用油的大搪瓷盆中,待稍冷,将其分割成10-15克重的块状。每日3次,每次1-2块,饭后含服,或用开水嚼化送服。可化食消滞。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脘饱胀不舒服等。

茶叶五虎汤:一种茶疗验方。取雨前茶(绿茶)、紫苏、川芎各6克,核桃10克,煎好。于汤内加老姜和砂糖适量顿服。克行气和胃。主治腹胀、食欲不振等症。

溃疡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和白砂糖各克,共加水适量,煮数沸,候冷沉淀去渣,贮于洁净容器中加盖,于干燥处贮藏。经6-12日后,若色如陈酒,表面结硬皮,即可服用。若未结面,则需经7至14日,方可饮服。每日2次,早、晚将上茶蒸热后各服1调匙。可和中化湿、消炎敛溃。

润肺止咳茶疗方

川贝茶:一种茶疗验方。川贝母和毛尖茶叶各9克,冰糖15克,川贝母研末,冰糖捣碎,与茶叶一起置茶缸内,加水毫升,在锅内炖浓,过滤取汁用。每日3次,每次服10毫升。药量可根据年龄酌情增减。可润燥清肺、止咳化痰。

久喘桃肉茶:一种古验房。出自《家用良方》。取胡桃肉30克,雨前茶(绿茶)15克,共研为细末,拌匀,和炼蜜5茶匙为丸,如弹子大即成。又法:胡桃肉、雨前茶加水共煎,沸10-15分钟,取汁,加少量炼蜜即成。丸剂:每日2丸,时时噙化服用;汤剂:每日1-2剂,不拘时温服。胡桃与茶叶配用,可润肺、止咳、平喘。适用于久喘、口干、肺肾阴亏等喘症。

五味茶丸:一种古验房。出自《摄生方》。取五味子克,细茶(嫩茶)99克,共研成细末,拌匀;取甘草克,加水适量煎成浓汁,并用此浓汁和合上药末,制成丸剂,每丸如绿豆大小。每次服30丸,日服2-3次,温开水送下。五味子性温微酸,与茶叶配用,可敛肺止咳。适用于久咳不止者。

平喘茶:一种茶疗验方。取麻黄3克,黄柏4.5克,白果仁15个(打碎),茶叶1撮(3-6克),共加水适量,煎沸15-20分钟,取汁,加白糖30克溶化即成。每日1剂,分2次饮服。于病发呼吸困难时服用。诸味配用,可宣肺清肃、平喘止咳。

柿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3克冲泡取汁;柿饼6个,冰糖15克,共放瓦罐内炖烂,倒入茶汁,拌匀食用。主治咳嗽、多痰等症。

润肺化痰茶:亦称“百药煎茶。”一种古验房。出自《本草蒙荃》。取五倍子克。捣碎,研细末,过筛,再加入绿茶末30克,酵糟克,拌匀捣烂,摊平,用模具压制或用刀切成约3厘米见方、重约5克的块状物。待发酵至表面长出白霜时取出,晒干,瓷罐内封贮备用。每次1块,每日2服2次,沸水冲泡,候温服或含漱。可清热化痰、润肺止咳、生津解渴。适用于肺阴不足引起的久咳痰多,咽痛咽痒等症。

橘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2克,干橘皮2克,共以沸水冲泡十分钟即成。每日1剂,冲泡2次,于饭后温饮。可止咳化痰,理气和胃。

银耳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5克,冲泡取汁;将银耳20克洗净,加冰糖20克置瓦罐内炖熟,倒入茶汁,拌匀食用。可滋阴,润肺。主治阴虚久咳、发热。

银杏茶膏: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克,略焙为细末;加白果肉克,一般去白膜,一半取红膜,擂烂;再加核桃肉克,擂烂;蜂蜜克。上诸药同入锅内炼成膏,不拘时服。主治年久咳嗽多痰症。

蛋茶:一种茶疗偏方。取绿茶(以龙井茶为佳)15克,鸡蛋2个,将鸡蛋洗净,与茶叶共置砂锅内加二碗水煮,至蛋熟后剥去蛋壳,再煮至水干时取蛋食。每日1次,空腹服。有益肺、止咳、平喘的功效。服本茶蛋期间,忌食生冷腥腻之物。

麻黄白果茶丸:一种茶疗验方。取麻黄18克,茶叶18克,白果30克,黄柏25克,四味共研成细末,过筛,拌匀,以炼蜜和合为丸,每丸重10克。每天晚饭前服2丸,病重者睡前再服2丸。四味配用,有宣肺、止咳、平喘之功效。

萝卜茶:一种偏方。取茶叶5克,用沸水冲泡5分钟,取汁;白萝卜克洗净,切片,置锅中煮烂,加食盐少许调味,倒入茶汁即成。不拘时温服。每日2次。萝卜可清热化痰、理气开胃,与茶叶配用,适于咳嗽痰多、纳食不香等症。

心脑血管疾病茶疗方

三宝茶:一种茶疗验方。取普洱茶、菊花和罗汉果各等份,三味共研制成粗末,用纱布袋(最好是用滤泡纸袋)分装,每袋20克。每日1次,每次用1袋,以沸水冲泡10分钟,候温频频饮服。可降压、消脂、减肥。

太极神茶:一种茶疗验方。主要成分为茶叶、莱菔子、车前子、决明子、山楂、罗汉果和陈皮。共研成末,制成袋泡茶饮服。可降脂减肥、降低血压、防止血管病变和动脉硬化。

天麻茶:一种茶疗验方。取天麻6克,绿茶3克、蜂蜜1匙,将天麻加水一大碗(-毫升),煎沸20分钟,加入茶叶少沸片刻,取汁,和入蜂蜜即成。天麻性味甘平,药用能熄风、定惊。与茶叶配用,可平肝潜阳、疏风止痛。

杜仲茶:一种茶疗验方。取杜仲叶和优质绿茶各等份,共研制成粗末,混匀,用滤泡纸袋分装,每袋6克,封贮于干燥处。每日1-2次,每次1袋。或取末6克,沸水冲泡10分钟,温服。杜仲叶与茶叶配用,可补肝肾强筋骨。

荷叶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和荷叶各10克,沸水冲泡,随渴随饮。可清热、凉血、健脾利尿。

强心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老茶树根(越老越好)30-60克,洗净,略干后切成薄片,加水和适量的糯米酒,置烧锅或瓦罐内以文火煎熬,去渣取汁。每日1剂,于晚上睡前顿服。老茶树根含有哈飞因和微量元素钴等,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强心肌功能的作用。以茶树根与米酒配制,可祛风胜湿、宁心安神、利尿消肿。

蜜茶:一种茶疗验方。取精制绿茶5克,槐花蜜或枣花蜜30克,将绿茶放入杯中,用90℃开水冲泡,盖好盖,温浸数分钟,晾温,加入蜂蜜。热服治细菌性疾病;凉服清心明目,预防便秘。

醋茶:一种古验房。出自《本草纲目》。取茶叶(不拘量),米醋适量,将茶叶去杂质,研细末,过筛。每日2次,每次用茶末3克,以米醋调服。米醋入药有软坚散瘀、解毒止痛的作用。茶末与米醋配用,可清火解郁、宁心止痛。主治由火郁所致之心痛。适用于心情急躁,或情郁不解,时有胸闷、心痛者。

利尿茶疗方

玉米须茶:一种茶疗验方。取玉米须30-60克(鲜品可用克)、松萝茶(绿茶)5克,二味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15分钟即成。或将二味加水煎服5-10分钟,取汁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玉米须性味甘平,与茶配用,可健脾益肾,利尿退肿。

茅根茶:一种茶疗验方。白茅根鲜品60克(干品30克),加水适量,煎沸15分钟,加入绿茶3-6克,再沸片刻,取汁饮用。或将白茅根剪成细碎,与绿茶共置茶壶或保温杯内,以沸水浸泡15分钟即成。每日1剂,不拘时频饮之。白茅根与绿茶配用,可清热利尿,凉血止血。

钱草玉米茶:一种茶疗验方。取金钱草30-60克,玉米须30-60克,绿茶5克,三味加水浸过药面,煮沸15分钟,取汁。先后煎两次,合并煎后两汁,和合而饮,每日1剂,不拘时频频饮之。可清热化湿、利尿排石。

通草茶:一种茶疗验方。取通草1克,灯芯草0.6克,青茶叶6克,用沸水冲泡饮服。可清热、利尿、通淋。

止痢茶疗方

二陈止痢茶:一种茶疗验方。取陈茶叶和陈皮各10克,生姜7克,三味加水煎服5-10分钟,取汁。每日2-3剂,不拘时温服。可清热理湿、和胃理气、止泄止下痢。

山楂止痢茶:一种茶疗验方。取山楂(半生半熟者)60克,茶叶15克,生姜6克,加水共煎,沸10-15分钟,取汁冲红、白糖各15克。每日2剂,不拘时饮服。三味合用,可清热消滞、化湿消炎、止痢。服本茶方忌瓜果、鱼腥、油腻和黏硬之物。

木瓜茶:一种茶疗偏方。取木瓜15克,茶叶3克,加水适量,煎服20-30分钟,取汁用。每日2次,温饮。木瓜与茶叶配用,可清热利湿,缓急止痛。

治痢速效茶:一种古验方。出自《家用良方》。取细茶(上等绿茶)9克,与食盐同炒片刻,去盐不用;将茶叶与槟榔9克加水共煎汤,煮沸10-15分钟,取汁。每日1-2剂,温服。槟榔性温味苦辛。中医用其杀虫、破积、下气、行水。与茶配用,可去壅滞、除湿热、止下痢。

枣蜜茶:一种验方。取红枣10枚,蜂蜜50克,绿茶10克,先将红枣煮沸15分钟后放入茶叶,稍煮片刻,取汁冲蜜即成。每日2次,上、下午分服。可清热利湿、抗菌消炎、收敛止下痢。

柚姜茶:一种茶疗偏方。取老柚壳9克,细茶叶6克,共研成细末;生姜2片煎汤,候温送服二味细末。每日1剂,分上、下午各服1次。老柚壳性味辛甘带苦,与茶叶和生姜配用,可温中理气止痛。适用于腹中冷痛、腹泻如水样。服柚姜茶须忌生冷之品及鱼类、猪油一周。

姜茶:一种古验方。出自《医说》。取生姜1块,茶叶适量(约3-6克),将生姜洗净,带皮切碎如粟米,与茶叶一起加水一大碗,煎沸至半碗汤汁即成。每日1-2剂,候温服。生姜性温味辛,与茶叶配用能温中健胃,化湿止下痢。

粥茶:一种古验方。出自《保生要集》。取茶叶10克,粳米克,白糖适量,将茶叶加水,煎取浓汁毫升,与粳米、白糖同煮成稠粥。以茶汁煮粥,可健脾利湿、益气提神、止下痢。

防癌茶疗方

大蒜茶:一种茶疗验方。取剥皮的大蒜头9-25克,捣成泥状,绿茶1-1.5克,红糖25克,加开水毫升,浸泡5分钟,温饮。每日1剂。大蒜头性味辛热,可去寒温、消痈肿。与绿茶配用,可抗菌消炎、清热解毒、抗癌。

冬贝茶:一种茶疗验方。取天门冬(去皮)30克,土贝母10-15克,加水适量,煎沸20-25克,取汁冲泡绿茶3克,和入蜂蜜1匙即成。每日1-2剂,不拘时温饮。天门冬性寒味甘苦,土贝母性味苦凉,与茶配用,可养阴润肺,清热解毒,消肿抗癌。

石韦茶:亦称“绿茶石韦汤”。一种茶疗验方。取石韦5-15克,加水毫升,煮沸5分钟,加绿茶1-3克,冰糖25克,再沸1分钟,取汁用。每日1剂,分2次温服。石韦本为水龙骨科植物石韦、庐山石韦等的干燥叶。其性凉味苦甘,药用利水通淋。与茶叶配用,可抗癌、清热解毒、制湿通淋。

瓜蒌茶:亦称“绿茶瓜蒌汤”。一种茶疗验方。取瓜蒌3-5克,甘草3克,加水毫升,煮沸5分钟,加绿茶1-2克,再煮3分钟。每日1剂,分2次徐徐饮之,必要时可口服2剂。瓜蒌性味寒苦,入药有润肺化痰、散结滑肠之效,有杀菌抗癌作用。与茶等配用,可润肺化痰,宽胸散结,抗癌。

杏仁茶:亦称“绿茶杏仁汤”。一种茶疗验方。取甜杏仁5-9克,加水0毫升,煮沸15分钟,加入绿茶1-2克、蜂蜜25克,煎沸即成。取汁用。每日1剂,分3-4次饮服,每3-4小时服1次。甜杏仁性味甘平,与茶叶配用,可清热润肺,解毒祛痰、抗癌。

赤芍茶:亦称“绿茶赤芍汤”。一种茶疗验方。取赤芍药9-15克、甘草5克,加水0毫升,煮沸15分钟,加绿茶1-2克,再煮沸1分钟,即成。每日1剂,分5次温服。赤芍药性凉味酸苦,与绿茶配用,可活血凉血、祛瘀抗癌。

乌梅茶:亦称“绿茶乌梅汤”。一种茶疗验方。取乌梅25克、甘草5克、加水毫升,煮沸10分钟后加入绿茶1-1.5克,再沸1-3分钟,取汁用。每日1剂,分2次徐徐饮之。必要时日服2剂。乌梅入药有生津止渴、收敛涩肠、杀虫解毒之功效。与茶配用,可消炎祛痰、解毒抗癌。

郁金茶:亦称“绿茶郁金汤”。一种茶疗验方。取绿茶1-2克,醋制郁金粉5-10克,炙甘草5克,蜂蜜25克,四味加水0毫升,煮沸10分钟即成,取汁用。每日1剂,少量多次徐徐饮用。醋制郁金粉性味辛苦而凉,与绿茶配用,可抗癌、行气解郁、凉血祛瘀。

茅薏茶:一种茶疗验方。取白茅根30克,薏米仁30克,白花蛇草15克,加水-0毫升,浸泡30分钟后煮沸15-20分钟,加入绿茶叶3-5克,再沸3分钟,取汁用。每日1剂,可煎2次,合并两汁,不拘时饮服。白茅根性寒味甘,药用可清热利尿,凉血止血。与茶叶等配用,可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抗癌。

茵陈蛇舌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茵陈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甘草6克,加水0-0毫升,浸泡60分钟后,煎沸20-30分钟,取汁冲泡绿茶叶3-5克,或加入茶叶煮沸3分钟即成。每日1剂,分2次饮服。每剂可煎2次。茵陈味辛苦凉,功用清热利湿,是治肝炎的常用药。白花蛇舌草性寒味甘苦,药用清热利湿,解毒破瘀。与茶等配用,可清热利湿、解毒抗癌。

银花茶:亦称“绿茶银花汤”。一种茶疗验方。取金银花10-15克、甘草5克,加水毫升煮沸,加绿茶1-2克,再沸3分钟取汁。每日1剂,分2次温服。金银花性味甘寒,药用清热解毒。与绿茶等配用,可清热解毒、抗癌。

猕猴桃茶:亦称“红茶猕猴桃汤”。一种茶疗验方。取猕猴桃50-克,大枣25克,加水0毫升,煮至约毫升,加红茶1-3克,煮30秒钟即成。取汁用。每日1剂,分3次温服并食果。可健脾、抗癌。

薏仁茶:一种茶疗验方。取绿茶3克,用沸水冲泡5分钟,取汁;将薏仁60克(以色白、光滑、中间有粗沟、饱满、粒大者为佳,忌用霉变者)与剪碎的红枣30克加水适量,煮至熟粥状,再加入茶汁即成。每日1剂,分2次温服,并食薏仁、红枣。薏仁性凉味甘淡,与茶叶等配用,可健脾利湿,解毒化浊、抗癌。

蕺菜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蕺菜(即鱼腥草)30克,金银花9克、黄岑9克,加水适量,煎沸20-30分钟,加入绿茶叶3克,再沸3分钟,取汁,加入蜂蜜1匙即完成。或将四味焙干研成粗末,以沸水冲泡,闷10分钟,加入蜂蜜服用。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鱼腥草、金银花、黄岑均有清热解毒、消炎化痰及抗癌的作用,常用治肺部疾病。与绿茶配用,可抗癌、清热解毒、润肺化痰。

外科茶疗方

陀罗茶调散:一种民间单方。曼陀罗果实适量,煅烧存性,研为细末;茶叶适量,以沸水冲泡成浓汁,用茶汁调和曼陀罗粉末即成。将调制好的药糊涂敷于患处。每次数次。曼陀罗果实又称醉葡萄、天茄子等,其性味辛苦温,有毒,药用祛瘀止痛、平喘、祛风湿。与茶配用可清热解毒、拔脓敛肿。适用于疮疖、流脓久不收、缠绵不愈。

倍子茶调散:一种古验房。出自《家用良方》。取五倍子15克研末,用松萝茶(绿茶)15克煎浓汁调和,备用。亦可将五倍子与松萝茶共研末,以浓茶汁调和用。外用每日数次,调敷患处即可,干则换之。五倍子为蚜科昆虫在其寄主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药用能清热解毒,燥湿敛疮。与茶配用可化湿、解毒、收创。适用于阴囊湿疹。

茶叶散:一种民间单方。茶叶5克,用开水冲泡后捣烂或嚼烂,外敷患处,干则换之。每日1次。可解毒、消肿、止痛。适用于蜂虫叮咬后皮肤红肿热痈、刺痒等。

茶梅散:一种古验方。出自《疮疡外用本草》。烂茶叶(阴干的残茶)15克,乌梅肉(碳煅)3个,硫磺适量,将烂茶叶与乌梅炭红研为细末,混合均匀;硫磺另外研成末。外用。现在患处消毒清洗,薄撒硫磺末,再将烂茶叶与乌梅的混合末敷上,盖膏药或用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敷1-2次。《本草纲目拾遗》:“(残茶叶)积存瓷罐内,如若干燥,以残茶汁添入愈久愈妙。”其性苦凉而涩,入药可拔毒去胬。硫磺有毒,外用治疥癣、湿疹、癞疮。三味配用外敷,可清火解毒,拔脓收敛,燥湿生肌。适用于疮毒溃烂胬肉等症。

蜈蚣茶调散:一种古验房。出自《神诊方》。取茶叶、蜈蚣各等量焙至香熟,共捣为细末,备用。甘草60克煎汤,候温,洗净患处;另用茶叶6克,煎汤呈较浓汁,候冷调和上末,敷与患处。每日1-2次,以干换之。蜈蚣有毒,药用拔脓消肿,祛风散结。茶叶与蜈蚣配用,可消炎解毒、拔脓消肿、敛溃。

槐花茶调散:一种古验方。出自《摄生众妙方》。取槐花、绿豆粉各等份,细茶(上等绿茶)30克,将槐花与绿豆粉入锅内同炒,至如象牙色为度,研末备用;另将细茶加水适量,煎汤汁一碗,露一夜,备用。用槐花与绿豆粉之研和末9克,用露夜茶汁调敷患处,留露疖头。每日1次。槐花为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朵或花蕾,其性凉味苦,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槐花与茶叶等配置外敷,可清热解毒、散瘀消肿。适用于各种疥疮疔毒。

藤黄红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藤黄30克,红茶10克,将红茶煎汁磨藤黄,涂于患处。可解毒、消肿。

五官科茶疗方

山楂甘草茶:一种茶疗验方。取山楂30克、茶叶3克、甘草6克,加水毫升,煎至毫升,取汁即成。每日2次,不拘时徐徐饮服。可清热解毒,利咽止痛。适用于慢性咽炎。

瓜叶茶:一种茶疗偏方。取黄瓜叶15克,茶叶1克,二味加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取汁即成。每日2次,不拘时饮服。黄瓜叶性平味苦,与茶叶配用,可清热泻火。适用于口腔溃疡等。

柏茶散:一种茶疗验方。取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二味共研细末,备用。每日数次吹管将上末少许吹入两侧鼻腔内、或嗅入鼻腔内。黄柏性寒味苦,与龙井茶配制外用,可清热燥湿、解毒排脓、通鼻窍。主治鼻渊、鼻塞、有脓性分泌物。也可用于中耳炎。

茶蜜调涂方:一种茶疗偏方。取茶叶10克研末备用,蜂蜜15克,每次取茶末适量,以蜂蜜调和涂患处。每日1次。可清热解毒、消炎润肤。适用于口角炎。

榄海蜜茶:一种茶疗验方。取绿茶、橄榄各3克,胖大海3枚,蜂蜜一匙,先将橄榄放入清水中减肥片刻,然后冲泡绿茶及胖大海,闷盖片刻,入蜂蜜调匀,徐徐饮汁。主治慢性喉炎。

菊花龙井茶:一种茶疗偏方。取菊花10克,龙井茶3克,以沸水冲泡5-10分钟即成。每日1剂,不拘时饮服。可疏风、清热、明目。适用于肝火盛所引起的赤眼病、羞明怕光(包括急性结膜炎)及高血压症。

槐菊茶:一种茶疗验方。取槐花、菊花和绿茶各3克,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主治慢性中耳炎、听力减弱等症。

蝶菊蜜茶:一种茶疗验方。取绿茶、菊花和玉蝴蝶(刀豆)各3克,蜂蜜1匙,先将刀豆用适量水煎沸片刻,然后冲泡绿茶、菊花、闷盖,调入蜂蜜。徐徐饮汁。主治慢性喉炎症。

皮肤科茶疗方

三叶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艾叶、女贞子叶和皂角刺各15克。四味加水毫升,煎至-毫升,用纱布过滤,取其汁外洗或湿敷局部溃疡面,每日3次。可抗菌消炎、收敛生肌。

去癣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树根30-60克,洗净,略干后切片,加水适量煎成浓汁,候温饮服。每日2-3次空腹服。茶树根味苦性凉,药用清热燥湿,杀虫解毒。

茶末调蜜方:一种茶疗验方。取茶叶30克,研成细末,与蜂蜜30克调制成膏状即成。每日1次,外敷患处。可清热解毒,杀菌润燥。

茶烟:一种古偏方。出自《家用良方》。茶叶适量,干燥后,放入盆中点燃焖烧,以烟熏患处。每日1次,患者卧于床上受熏。注意适度的空气流通。克燥湿止痒、消毒。

散疹茶:一种茶疗验方。取生地90克,苍术30克,茶叶10克(5岁以下,生地9克,苍术3-6克,茶叶1-3克),先将生地、苍术加水煎汁,并以沸药汁冲泡茶叶于壶内或杯内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徐徐饮服,至全身出汗为止。可养血、祛风、散疹。服此茶出汗后,忌伤风受冷。

儿科茶疗方

黄连茶调散:一种古验房。出自《济急仙方》。胡黄连不拘量,研末;绿茶适量煎汁,以汁调和药末如厚糊即成。外敷手足心。可清热泻火、明目。

贯众茶:一种验方。取贯众6克,乌龙茶3克,共研成粗末,用沸水冲泡10分钟,或煎汤,候温服。每日1剂,不拘时徐徐饮之。连服5天。可清热解毒、疏风解表。

妇科茶疗方

二花调经茶:一种茶疗验方。取玫瑰花和月季花各9克(鲜品均用18克),红茶3克,三味制成粗末,以沸水冲泡闷10分钟即可。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行经前几天服为宜,连服5-7天,可活血调经、理气止痛。

月季花茶:一种茶疗验方。取干月季花朵10克,加红茶1.5克,沸水冲泡10分钟,频频温饮。可理气消肿、活血调经。脾胃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红糖茶:一种茶疗验方。取黄岑(用酒炒)和白术各12克,茶叶6克,三味加水适量,煎沸15-25分钟,取汁即成。每日1剂,不拘时代茶饮。黄岑性味苦寒;白术性温味甘苦,与茶配用可健脾安胎、清热止痛。孕妇头痛可用。

青蒿丹皮茶:一种茶疗偏方。取青蒿、丹皮各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将药洗净,同茶共置茶杯中,用开水冲泡15-20分钟后,入冰糖令溶。代茶饮。月经先期或一月两次,量多色紫,心胸烦热,小便黄赤,白带腥臭等可用。

栀子红糖茶:一种茶疗偏方。取茶叶3克、红糖15克、栀子10克,三味共研成细末,拌匀即成。每日1-2次,每次2-3克,用黄酒送服。栀子性寒味苦,与茶配用可清热利湿、去瘀止血。

通便茶丸:一种古验房。出自《本草纲目》葱白不拘量,洗净,捣碎成稀糊涎浆状,与适量茶末和合,拌匀,制成丸剂,如绿豆大小即成。每日2次,每次50丸,用茶汤送服。可导气通便。

益孕茶:一种茶疗验方。取茶树根和小茴香各15克,加黄酒适量,隔水炖2-3小时,取汁,加适量红糖和匀。取凌霄花30克与老母鸡1只同炖至熟,加少许米酒和食盐即可。于月经来时,服茶树根与小茴香汤汁,再于月经净后的第二天,服食老母鸡与凌霄花的炖汁与鸡肉(现制现吃)。每月1次,连服3月,可补血活血、行气散瘀、活经祛寒。

其他茶疗方

驱虫茶丸:一种古验方。出自《串雅补》。取茶叶15克,雷丸9克,三棱9克,共研为末,和匀;再将青盐3克,白砂糖9克煎好后,调和三药末为丸即成。每日1次,每次取丸3克,于晚饭后白开水送服。可消滞、散结、杀虫。

青蒿止疟茶:一种验方。取青蒿(鲜者30克,干者18克),地骨皮(鲜者30克、干者18克),茶叶6克。加水适量,煮沸15-20分钟,取汁即成。每日1剂,于发作前2小时顿服。可清热散寒,止疟疾。

茶叶是不是快喝完了?

隔空下单这里方便

往期回顾: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一)茶树形态(上)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一)茶树形态(中)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一)茶树形态(下)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二)茶树的生物学特征(上)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二)茶树的生物学特征(下)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三)茶树生理特征(上)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三)茶树生理特征(下)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四)茶的化学成分(上)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四)茶的化学成分(中)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四)茶的化学成分(下)(重点)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五)茶的保健作用(上)(重点)

《中国茶叶词典》一茶性(五)茶的保健作用(下)(重点)

更多知识、更多活动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yatea.com/xytjs/8381.html